第六章动物人工繁殖总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胚胎采集: 1. 手术法 2. 非手术法 动物克隆研究的三个阶段 根据供核体细胞的不同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将动物克隆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胚胎细胞克隆阶段 1981年,IIImensee和Hoppe报道他们用小鼠的正常囊胚或孤雌活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体,直接注入去掉雌雄原核的受精卵胞质中,重构胚体外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移植寄母子宫,获得了克隆小鼠,这是在哺乳类第一次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成功,1983年,美国科学家利用核移植技术结合细胞融合方法获得了克隆小鼠,1986年,英国的Willadsen用绵羊的8-16细胞阶段的胚胎细胞作供体进行核移植,首次应用电融合的方法克隆出一只小羊。此后,其他科学家也相继成功地克隆出小鼠、绵羊、牛、兔猪和猴等。我国科学家也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开展了胚胎细胞克隆兔、山羊、小鼠、牛和猪等研究。以上这些克隆实验中所用供核细胞均属发育至不同阶段的胚胎细胞。 同种体细胞克隆阶段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Wilmut等人宣布他们用6岁成年羊的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进行了核移植,成功地获得了克隆羊“多莉”。1998年5月,美国科学家Robl的研究组利用胎儿成纤维细胞克隆出了3头牛,而且携带了转移的基因。1998年7月,日本科学家Dato等用牛的输卵管细胞克隆出了8头小牛。1998年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Yanagimachi领导的研究小组获得小鼠卵丘细胞进行克隆再克隆小鼠成功的结果。1999年6月,Yanagimachi的研究小组又利用成年雄性小鼠尾尖的成纤维细胞为供核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只雄性小鼠,这也是第一只供体细胞不是来源于雌性动物被克隆的动物。此后,同种体细胞克隆山羊、猪、猫和兔也都相继诞生。我国体细胞克隆山羊和克隆牛不论雌的还是雄的也都已获得成功。在同种体细胞克隆研究中。所用供核体细胞为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异种体细胞克隆阶段 异种体细胞克隆是将一种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种动物的去核(遗传物质)卵母细胞中。 由于濒危物种的个体数量少,很难提供用于克隆的卵母细胞和代孕受体,这就促使科学家提出了异种克隆的设想。 异种克隆研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体细胞核能否在异种卵胞质中去分化并支持早期胚泡发育?异种核质能否相容?异种重构胚能否着床并进行全程发育等问题。 1999年,中科院动物所实验室将成年大熊猫体细胞作为供核体细胞移植到去核(遗传生物)日本大耳白兔卵母细胞中成功地构建异种重构胚,体外培养获得孵化囊胚。2001年将重构胚移植寄母子宫,获得了着床的重大进展。2002年,不仅异种重构胚能够在异种寄母子宫中着床,而且还能发育,这是异种克隆大熊猫研究中攻克的最后一个难题中的最新进展。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1932年赫胥黎(英国) 《美丽的新世界》 1978年,美国《按照他的面貌:克隆一个人》(The Cloning of a man)。戴维.罗维克(David Rorvik),! 神话→科幻→现实 通向“多莉”之路——哺乳动物的克隆史 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是最初解释胚胎发育的德国科学家。中心思想是:一旦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形成两细胞胚胎时遗传信息便开始消减了!细胞的分化是由于通过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基因)丢失的原因。 博韦理(Theodor Boveri),德国细胞学家,发现马蛔虫的染色体消减现象。 W.鲁(Wilhelm Roux),德国胚胎学家,金线蛙卵的针烫实验。 德里斯(Driesch),海胆卵的震荡实验。 汉斯.施佩曼(Hans Spemann)德国大胚胎学家。1902年进行了蝾螈结扎实验。1928年进行了首次核移植实验。他的工作促使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始了克隆动物的征程。 布里格斯(Briggs)和托马斯.金(Thomas J. King),美国哈佛大学。 1952年进行北方豹蛙核移植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用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核获得克隆蛙,但利用分化细胞、种间细胞未获成功)。 20世纪50年代前的工作结论:克隆胚胎细胞能发育到成体蛙,克隆成体蛙细胞能发育到蝌蚪,没有人能做出每个人都期待的关键实验——从成体蛙的细胞克隆出一只成体蛙!(分化细胞发育的局限性和种间核移植的局限性) 约翰.格登(John Gurdon),英国牛津大学发育生物学家。1962年利用非洲爪蟾(蝌蚪)的肠细胞核移植实验。成功的克隆出一只成体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