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分析 一、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l. 规模变量 2. 机会成本变量 (1)利率 (2)物价水平变动 (3)交易成本 (4)预期短期外国利率和汇率变动 3.制度变量 货币化进程 M2/GDP (2) 软预算约束 (3) 价格管制 (4) 被迫储蓄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1.居民的货币需求 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 (2) 居民预防性货币需求: 制性预防性货币需求。常规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即源于日常收支不确定性所引致的预防性货币需求,中国居民也不例外。 体这是在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变迁引发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预防性货币需求。 (3) 居民投机性货币需求 2.企业的货币需求 企业交易性货币需求 (2) 企业预防性货币需求: 狭义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所针对的货币支出不确定性最大,且开支规模一般不大,因此,客观上需要以流动性最高的现金持有,而持现的利息损失成本也不算大。 广义的预防性货币需求与投资需求相关,不确定性稍小,且开支规模大,如果以现金持有,其机会成本过大,因此一般以企业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形式持有。 3.政府的货币需求 (1)政府的职能性货币需求 (2)政府的行政性货币需求 (3)政府的预防性和资产性货币需求 三、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运用 改革开放不久,以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为假设前提,提出了这样的公式: 目前实际使用的是对MV=PY两边同时取对数微分后形成的公式: 思考作业 如何理解我国过去常出现的“超额货币”与“货币失踪”现象及原因? 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理论 中国的货币需求分析 本章小结 33-34课时 * 第三篇 货币理论与政策篇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十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 探讨——中国金融发展前景 思路体系:.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分析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一、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的含义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国民收入范围内,能够或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某国、某年),社会各个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需求持有量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定时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二)货币需求的特点 存量概念 愿望与能力的统一 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对执行多种货币职能的货币的需求 (三)货币需求的类型 1、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指企业、家庭、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把自己财富或收入中的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拥有. 宏观货币需求——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支付手段、流通) 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Nominal Demand for Money) Md ——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不考虑价格变动)。 实际货币需求(Real Demand for Money) ——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 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Md/P) 二、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P223) (一)宏观角度 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外在环境以及制度安排等 (二)微观角度 内在心理 外在条件 考察货币需求的意愿以及由这种意愿引起的需求行为。 (一)宏观角度 1.全社会的商品与劳务总量:Q,正相关 2.商品的供求结构:失衡会影响货币需求 3.一般物价水平:P,正相关 4.分配结构 5.货币流通速度:V,负相关 6.信用发达程度:支付手段发达程度,负相关 7.其他因素(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及密度、经济结构、交通运输状况) (二)微观角度 1.收入水平:成正相关 收入增减;取得收入间隔时间 2.市场价格水平:负相关 预期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倾向于实物替代货币,货币需求量减少;通货紧缩,货币需求量增加; 3.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4.心理及习惯等因素:心理稳定状况影响消费、投资偏好决策行为,从而影响手中持有货币的意愿和数量,影响货币需求量波动。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货币购买力》 古典货币数量论 费雪、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A.C.庇古(A.C.Pigou)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