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人 畜共患的地方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家畜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早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炎性病灶.引起人的传染变态反应。临床可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生殖系统改变以及某些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症状。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布病的特点 1.布病是人畜共患病:人畜都得病。 2.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从许多野生动物分离出布氏菌。 3.布病是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4.布病是职业病:养殖、屠宰人员、皮毛乳肉加工的从业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可能感染布病。 5.布病是地方病:有一定的地方性,凡有畜牧业的地区都可能有布病的存在。 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临诊检疫要点 主要检疫方法 对人的危害 一 生物学性状 1、 G—短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 形态与染色 2、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菌。牛布鲁斯菌初次分离时要在5% -10%CO2环境下始能生长,营养要求高,在普通培养基 生长较迟缓,加入血清或肝浸液等可促进生长。经37℃培养48h可长出微小、透明、无色的光滑菌落。有毒株形成S菌落 3、生化反应 本属细菌大多数能分解尿素和产H2S,根据H2S产生多少和在碱性染料中的生长情况,可鉴别牛、羊和猪3种布鲁斯菌. 分解尿素(脲酶活性:猪羊牛) 产生H2S(产生能力:猪牛羊) 4、抗原与分型,A抗原和M抗原,不同菌含量不同可供鉴别 牛 A:M=20:1 羊 A:M=1:20 猪 A:M=2:1 5、抵抗力强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肉和乳制品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但在湿热60℃1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10-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亡 临诊检疫要点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剖检特征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多种动物对羊、牛、猪等三种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但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性大,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性高。 传染源 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除不定期地随乳汁、精液、脓汁排出外,主要是在母畜流产时大量随后胎儿、胎衣、羊水、子宫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等排出于体外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尤其在猪)和皮肤、黏膜,实际上所有任何途径均可感染。 流行特点:地方流行,产仔季节以及畜群大批发生流产时,是本病大规模传播的时期。 临床特征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2周,长者可达半年。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症状基本相似。 母畜: 怀孕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症状,以怀孕后期多见。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许出生弱胎。多数母牛在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或子宫内膜炎。羊、猪流产,则很少发生胎衣停滞现象,但易发子宫内膜炎和关节炎。多数流产一次,二次的少。 。 公畜 公畜除关节受害以外,往往侵害生殖器官,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甚至不能配种。鸡、鸭等的症状表现特殊,多呈腹泻和虚脱 剖检特征 子宫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汁。胎膜由于水种而肥厚,呈胶样浸润外观,表现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中出现坏死灶。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子宫炎持续数月以上。输卵管肿大,卵巢发炎。 公牛患布鲁氏菌病时,可以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和副睾炎。 羊、猪布鲁氏菌病与牛大体一致。 主要检疫方法 布鲁斯菌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又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其诊断和检疫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变态反应检查。细菌学检查仅用于发生流产的动物和其他特殊情况。 1·细菌学检查 病料最好用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肺、肝和脾以及流产胎盘和羊水等。也可采用阴道分泌物、乳汁、血液、精液、尿液以及急宰病畜的子宫、乳房、精囊、睾丸、附睾、淋巴结、骨髓和其他有局部病变的器官。 显微镜检查 病料直接涂片,作革兰氏和柯兹洛夫斯基染色镜检。若发现革兰氏阴性、鉴别染色为红色的球状杆菌或短小杆菌,即可作出初步的疑似诊断。此法更适合于作流产材料及流产数日月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 2·血清学检查 有多种检查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血清中布氏杆菌抗体检查和病料中布氏杆菌检查两类方法。 用已知抗体可检查病料中是否存在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