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压铸工艺教程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 考 题 (1) 什么是压射力?什么是压射比压?它们的大小对压铸件有什么影响? (2) 什么是压射速度?压射过程中压射速度有何变化?选择内浇口速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 合金浇注温度对压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4) 压铸涂料有何用处? (5) 何谓压室充满度?计算压室充满度有何意义? Q A?Thanks!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在压铸生产过程中,模具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铸件质量和模具寿命,因此,压铸模在压铸生产前应预热到一定温度,在生产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这一温度范围就是压铸模的工作温度。 1. 模具温度 预热压铸模可以避免金属液在模具中因激冷而使流动性迅速降低,导致铸件不能顺利成型。即使成型也因激冷而增大线收缩,使压铸件产生裂纹或表面粗糙度增加。此外,预热可以避免金属液对低温压铸模的热冲击,延长模具寿命。 连续生产中,模具吸收金属液的热量若大于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其温度会不断升高,尤其压铸高熔点合金时,模具升温很快。模具温度过高,使压铸件因冷却缓慢而晶粒粗大,并且带来金属粘模;压铸件因顶出温度过高而变形,模具局部卡死或损坏,延长开模时间,降低生产率等问题。为使模具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采取冷却措施,使模具保持热平衡。 压铸模的工作温度可以按经验公式(4.9)计算或由表4.7查得。压铸模温度对压铸件力学性能影响如图4.4和图4.5所示。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3.2 模具温度和模具热平衡 4.4 时 间 4.4.1 充填时间和增压建压时间 4.4.2 持压时间和留模时间 4.4 时 间 压铸工艺中的时间是指充填时间、增压建压时间、持压时间和留模时间。 4.4.1 充填时间和增压建压时间 金属液从开始进入模具型腔到充满型腔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充填时间。充填时间长短取决于压铸件的大小、复杂程度、内浇口截面积和内浇口速度等。体积大形状简单的压铸件,充填时间要长些,体积小形状复杂的压铸件,充填时短些。当压铸件体积确定后,充填时间与内浇口速度和内浇口截面积之乘积成反比。即选用较大内浇口速度时,也可能因内浇口截面积很小而仍需要较长的充填时间。反之,当内浇口截面积较大时,即使用较小的内浇口速度,也可能缩短充填时间。因此,不能孤立地认为内浇口速度越大,其所需的充填时间越短。 在考虑内浇口截面积对充填时间的影响时,还要与内浇口的厚度联系起来。如内浇口截面积虽大,但很薄,由于压铸金属呈黏稠的“粥状”,黏度较大,通过薄的内浇口时受到很大阻力,则将使充填时间延长。而且会使动能过多地损失,转变成热能,导致内浇口处局部过热,可能造成粘模。 压铸时,不论合金种类和铸件的复杂程度如何,一般充填时间都是很短的,中小型压铸件仅0.03~0.20 s,或更短。但充填时间对压铸件质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充填时间长,慢速充填,金属液内卷入的气体少,但铸件表面粗糙度高。充填时间短,快速充填,则情况相反。充填时间与压铸件平均壁厚及内浇口速度的关系见表4.5。充填时间对压铸件质量影响如图4.6所示。 增压建压时间是指从金属液充满型腔瞬间开始,至达到预定增压压力所需时间,也就是增压阶段比压由压射比压上升到增压比压所需的时间。从压铸工艺角度来说,这一时间越短越好。但压铸机压射系统的增压装置所能提供的增压建压时间是有限度的,性能较好的机器最短建压时间也不少于0.01 s。 增压建压时间取决于型腔中金属液的凝固时间。凝固时间长的合金,增压建压时间可长些,但必须在浇口凝固之前达到增压比压,因为合金一旦凝固,压力无法传递,即使增压也起不了压实作用。因此压铸机增压装置上,增压建压时间的可调性十分重要。 4.4.1 充填时间和增压建压时间 4.4.2 持压时间和留模时间 从金属液充满型腔到内浇口完全凝固,冲头压力作用在金属液上所持续的时间称持压时间。增压压力建立起来后,要保持一定时间,使压射冲头有足够时间将压力传递给未凝固金属,使之在压力下结晶,以便获得组织致密的压铸件。 持压时间内的压力是通过比铸件凝固得更慢的余料、浇道、内浇口等处的金属液传递给铸件的,所以持压效果与余料、浇道的厚度及浇口厚度与铸件厚度的比值有关。如持压时间不足,虽然内浇口处金属尚未完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