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发布:2018-01-29约2.8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姝(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114001)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169-01 【摘要】 目的 探究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86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数和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该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病灶位于患者的卵巢,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后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且部分患者会同时伴有痛经和不孕症状[1]。本次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抽取本次研究的86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已婚患者25例;未婚患者18例;年龄23至48岁,平均30.2岁;患病时间5个月至6年,平均1.4年;治疗组中已婚患者24例;未婚患者19例;年龄24至46岁,平均30.7岁;患病时间4个月至7年,平均1.8年。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gt;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操作期间出血量、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数、出现不良反应人数进行对比研究。 1.3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plusmn;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操作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93plusmn;10.52)ml和(153.28plusmn;24.16)ml,术中出血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分别为(42.58plusmn;9.75)min和(66.37plusmn;12.54)min,术中操作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操作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例)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操作时间(min) 对照组 43 67.93plusmn;10.52 42.58plusmn;9.75 治疗组 43 153.28plusmn;24.16 66.37plusmn;12.54 P值 lt;0.05 lt;0.05 2.2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观察时间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2.16plusmn; 3.28)h和(21.62plusmn;4.74)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分别为(11.65plusmn;2.07)d和(5.24plusmn;1.83)d,术后观察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例)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住院观察时间(d) 对照组 43 32.16plusmn;3.28 11.65plusmn;2.07 治疗组 43 21.62plusmn;4.74 5.24plusmn;1.8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