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只有实现其当前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使政府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最终对我国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并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解?入手,进一步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途径。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财务管理 管理机制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我国政府在为国民提供基础的社会公共服务基础上,实现了对社会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并提出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这不仅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升我国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其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成了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将其原来为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一系列的手续和协议签订,交由其他拥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以及相关机构完成,同时根据其完成的质量以及数量,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对提升我国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政府部门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核心主体;其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客体主要是指社会组织或者企事业单位等;最后,相较于其他服务,公共服务更具广泛性和特殊性。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途径
(一)实现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
项目资金的管理,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与传统财务资金不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金是以费用固定的原则为基础,通过政府对相关内容进行采购后,将此笔资金由财政拨款到中标的单位,中标单位应当实现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1.实现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性。中标单位对于项目资金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循我国的财经法律法规,并要按照项目合同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合理使用资金,尽量用最少的资金,达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
2.确保资金可以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使用应按项目合同规定,不可以挪作他用。针对剩余的项目资金,应当在项目结束后统一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回收。[1]除此之外,政府应当合理估算开展公共服务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制定出合理的资金支持范围,避免承接单位出现过度浪费资金的现象。
(二)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出相关部门以及民众的监督作用,实现对现有监督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才能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1.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防腐败内容融入现有的监督机制中,对各个岗位的廉政风险责任点进行明确和分配,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廉洁意识,或通过单位的办公系统等途径实现对项目参与人员的思想教育。[2]
2.积极保障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建立全民参与和监督机制,在其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3.建立有效的评审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有效的评审机制,针对所购买的项目数量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确保对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针对考核和评定的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大众公布,并以此作为主要依据选择与政府进行合作的承接主体。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当建立公正的监督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以此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下的财务管理当中,尤其应当对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3]
1.资金核算符合规定。承接单位应当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全部项目资金均用于社会公益以及社会服务的活动当中,不得超过项目合同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针对单位内现有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支出审批制度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确保业务票据的真实性,承接单位在购买相关产品以及投入资金的过程中,应当对出售方所提供的票据进行审核,审核其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金额、有关责任人签名或盖章,确保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保证票据的具体内容以及金额在政府规定的服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