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市场从何入手近期财政货币政策评析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启动市场从何入手--近期财政-货币政策评析与
一、经验与启示
1998年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安定社会、促进增长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至少有如下三点
(一)政策选择上,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特殊情势下,重点实施积极的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力度既有理论根据,实践上也是成功和有效的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过去一年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实绩,以及在促进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成绩都是有力的证明
(二)政策取向上,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双向着力、协调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运用,既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符合推增总量、优化结构的战略构想,又有利于把短期政策效应与中长期政策效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致因短期的总量扩张政策举措,而使中长期的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标受损受挫这一经验之所以特别值得重视,是因为当前问题的性质,既不是简单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也不是简单的总量需求不足而主要是由于转轨“阵痛”、体制和结构障碍等基本原因所形成的过渡性困难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和性质如果片面强调和实施全面松动的总量扩张政策就很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加重结构调整的困难造成更多的麻烦和后延性障碍
(三)政策配合上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向协同在去年的政策运用中诸如在资金筹集上定向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在资金运用上注意财政投资与信贷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密切配合;发行特种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等等都体现了两大政策协同考虑、双向兼顾的特点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往往认为财政政策长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则优于总量扩张事实上无论是在经济扩张还是在经济紧缩时期两大政策都能对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同时产生影响只不过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财政或货币政策的传导通路局部受阻)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一年来以扩大内需为主旨的财政-货币政策运用也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去年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投资需求起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但对最终消费需求的提升作用还有待加强传统的计划经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条件下习惯于把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投资和生产上;然而在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的条件下需要刺激的重点则是消费需求有效需求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刺激投资和生产固然也是在提供需求但这只是中间需求它究竟能对经济增长发挥多大的作用究竟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则取决于最终需求的状况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亟待改进和健全此次启动经济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惯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诸如利率、准备金率、信贷的扩张或收缩等之所以作用效果不甚明显固然与体制、制度和结构障碍直接相关也与政策传导机制或传导路径的缺乏和阻滞有很大关系比如长期以来的信贷投放对象都是国有企业和所谓物质生产领域而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甚微;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信贷“饥渴”现象也一直是一个久议而待决的问题这些方面的政策传导梗阻必然对货币政策的应有功能产生弱化作用
(三)在体制、制度、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不宜过分夸大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政府干预的功能与作用因为上述问题会对财政-货币政策赖以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乃至干扰和破坏因此必须把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体制和结构障碍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与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鉴于消费需求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今后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在继续加强投资刺激的同时似应特别注重对消费需求的引导和拉动这方面可供选择的对策除了切实调整供给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逐步拓展银行消费信贷、买方信贷以外更应注重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以收入预期、实际购买力的提高以及不确定性预期支出因素的减少来促进消费预期、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此可供选取的政策举措主要有二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对企业和农民的减负政策为提高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创造条件;二是国家财政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尤其是定向增加对城镇低收入者的生活(工资)补贴、增加对公教人员的住房补贴以及加大国家财政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力度理论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不仅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而且其直接转化为即期消费需求的比例也最高最快;定向增加对国家工薪阶层的住房补贴不仅可以缓解现行低工资与住房货币化的尖锐矛盾而且是使建筑业成为支柱产业的一个重要推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尽快建立则是消除目前大多数人消费后顾之忧消费心理不确定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至于增加后一类支出的财政资金筹措近期可考虑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有效利用国有存量资产以及增加经常性收支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