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对“艺术家”的认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德格尔对“艺术家”的认识
毛姆在他的小说里,借蹩脚画家施特略夫之口,给出了他对艺术家、观赏者与“美”及其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艺术家只能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将“美”从宇宙的混沌中带出来,而这种神秘奇异的美要能被欣赏,还需要欣赏者重复一番艺术家的冒险经历。[1]( P. 88)似乎谁都不会否认一名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人会认为决定着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的,就在艺术家那里。尤其从文艺复兴开始,对艺术家的尊崇一度超过了作品本身。这一趋势蔓延到当代便发生了进一步的微妙变化: 对艺术作品的身份鉴定,不再是针对艺术作品本身,毋宁说只有“艺术家”才是“艺术 - 家”,一旦确定了创作者的身份,这部作品就从诸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甚至宣称,他不相信艺术,而只相信艺术家。
这显然和毛姆小说里以画家高更为原型创造的人物斯特里克兰德的经历格格不入,他似乎用他传奇的一生印证着这篇文章开头的小说引文,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经历了灵魂的痛苦折磨,一直到死,绘画都不像给他带来无限声誉的天才能力,倒是更像神赋予他的一项使命,这股力量在他 40岁突然注入他的灵魂,直到他认为的最好的作品从胸中喷薄而出,完成之后,他便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毁掉了它。这两类截然不同的艺术家都是“艺术 - 家”吗? 或者“艺术 - 家”根本就不是艺术家? 当“艺术 - 家”被用连字符处理后,这里所谈及便是一切由之而来,并最终向之归去的“家”或者说“源”.
海德格尔于 1935 年起,进行了一系列以“艺术”为主题的演讲,这几场演讲中所流露出来的艺术以及哲学之思与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哲学思考有着显着的差别,由此引起了学界的热议。跟随海德格尔在思想与艺术近邻之处,我们尝试对“艺术 -家”获得更深入的思考。①笔者认为,无论是《是与时》中的“此是”,还是《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艺术家和保存者,以及晚期作品中所说的“终有一死者”等,这些与人相关但意义不同的称谓,在其不同的思想道路上,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尽管海德格尔一再强调自己所谈及的“人”,绝非传统形而上学中主体性、中心位置的人,但他并非彻底取消“人”所应有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在这部作品中,艺术家被他称为“通道”,但也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通道”.显然,此是、艺术家、保存者、终有一死者,都是非有不可的是者。将艺术家在“艺术 - 家”中安置到合适的位置,让保存者清楚自己并非只是体验和欣赏者,他们也需要“经历一番冒险”,才能成为与“艺术 -家”相关涉的不可或缺者。
一、“艺术 - 家”---“艺术家”
“艺术 - 家”就是艺术家,尤其在近代,这几乎是个毋庸置疑的答案。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第一段也曾提到,通常人们都会自然地认为,艺 术 作 品 是 通 过 艺 术 家 的 活 动 而 出 现的。[2]( P. 1)那么就从这种最理所应当的思路出发,将流俗的”艺术家”定义进行梳理,被称为“艺术 -家”的艺术家之合法性也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对艺术家流俗定义的梳理:
( 一) “天才”般的创造者
艺术家最原始的认定,可以从“巫师”开始追溯。他们通常被认为是在蒙昧的人和诸神之间起沟通和联系作用的人,并由此被当作具有特殊通灵禀赋而具有“巫师”的身份。“雕刻家”一词在古埃及表达中意指“使人生存的人”,根据此意可以看到,当这些巫师以神之名创造着原始图腾的同时,也在塑造着部落成员与诸神万物的各种关系,因而几乎可以说一个部落的生死祸福都依托于他们,其重要性可比如今的宗教领袖。[3]( P. 29)巫师们所留下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原始洞窟中留下的岩画或用于仪式或者治病等活动的图腾,这类原作能被保留的很少,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如咒语唱词和舞蹈则被记载在文字中,但所有这些创作者能够留下名字的就几乎是没有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几近象征着部落精神的巫师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些图腾或说唱仪式,是由于巫师生来就具有某种通灵或者说通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可通过后天习得的。②这样的表述放在今天,就意指“天才”.③不像其他的职业,似乎经过学习就能获得某种身份认定,艺术家作为创造者,几乎是带有神性的,是“天生之才”.
凡是存在着创造的地方,但凡一件事物的产生是源于灵感而非技巧,那么“天赋”就是关键所在,拥有这一天赋之人则就是天才。可以说,艺术作品无非就是天才的创造。在艺术家那里,他的“创造”、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称为艺术作品,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对之有着肯定的鉴赏,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里呈现着进行创造的独特精神。[4]( P. 69)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艺术家以某种不同于以往的意义被重新发现了。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开始进行了捆绑展示,一些最为原初的界定逐渐模糊了。即便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分析的康德,在此方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