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新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doc

发布:2018-06-12约2.39万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 年 月 指导教师 第一章 概论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 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 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 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 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 图解法 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用图解法进行课程设计,要求计算准确,制图精细,因而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图算能力。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动手能力。 解析法 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未知量,计算精度高,并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避免大量重复人工劳动,可以迅速得到结果,能够看到全貌。用解析法进行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解法和解析法各有优点,它们互为补充。工程实际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熟练地掌握这两种方法,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提倡图解法和解析法并重。在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用图解法设计作图,然后用解析法分析或设计。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图形相验证,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机械原理中的两类解法,在机械设计中应当酌情而用、配合而用,使机械设计达到高质量。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原则及进行方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否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第一个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原则上应当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其创造精神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各项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机构运动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拟出机械运动简图,或传动系统示意图,完成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一系列课程设计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进行的方式是,统一组织,集中进行,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全过程中的考核,设计质量与答辩情况,单独记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步骤 本章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生产要求,阐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一.设计任务的拟定 题目:设计一个以加工平面为主的金属切削机床的机械传动系统。 该机床的使用场合应满足的精度如下: 该机器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场合,希望造价较低,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较为简单。 机器具有一般的工作精度: 加工表面的平面度:8—9级精度 加工表面的垂直度:8—9级精度 表面粗糙度。 二.机器工作原理的确定(参见教材§12-4) 机器工作原理的选定,是机械设计的最初步骤。鉴于选定机器工作原理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故这里仅就设计过程与机械原理课程内容有关方面的内容作简要介绍。 1.选定机器工作原理的一般原则: 欲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其途径通常不是唯一的。或者说,用途相同的机器,可依据不同的工作原理。设计者的责任是,不仅仅是一般性地满足工作要求,必须从技术经济性指标出发,作细致的、科学的综合分析与对比。有时候,这些要求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不能完全得到满足,设计者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地分析考虑,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合理解决。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