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藏红花二段式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Q/QASXXXXX—
高海拔地区藏红花二段式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地区藏红花二段式设施栽培技术的生产环境、室内培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海拔地区藏红花生产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藏红花CrocussativusL.
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泊夫兰,为百合类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扁圆形或近似球形,外被褐色膜质鳞片。球茎扁圆形,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枚-15枚,条形,灰绿色,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片-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顶生,花瓣6片,蓝紫色,雄蕊3枚,呈黄色;雌蕊1枚,花柱3深裂,伸出花被外部,下垂,呈深红色,柱头先端微膨大呈喇叭形,具浓郁香味,花期10月上旬到11月中上旬。
3.2
藏红花二段式设施栽培技术
藏红花种植模式分为室内培育和大田栽培两部分,当年6月至11月为组培车间生长期,主要培育采花丝,12月至次年的5月为藏红花的大田繁育期,主要培育种球。
4生产环境
2
Q/QASXXXXX—
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灌溉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生产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室内培育
5.1育花环境
5.1.1要求通风良好,以泥地和水泥地面为佳。
5.1.2室内育花各时期温度和湿度要求见表1。
表1室内育花各时期温湿度统计表
时间
时期
温度,℃
湿度,%
光照度,X
8月~9月上旬
花芽分化期
20~29
60~70
少光阴暗
9月中旬~10月上旬
球茎抽芽期间
16~23
80
逐步放亮
10月中旬
开花期
15~18
75
光线充足
5.2上架管理
5.2.1上架:选取中号规格20g~25g,大号26g以上的种球,摆放到提前准备好的匾内,种球芽朝上,
每匾放一层,然后将匾放在多层的架子上,每层放一匾,层间距40cm,底层离地面15cm左右;
5.2.2种球管理:种球上架后,室内以少光阴暗为主,室温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
且做到遮阳、通风;当芽长3cm时,逐渐增强室内光线,根据芽的长度调控室内光强弱。芽越长光照越强,匾要经常上下互换位置。
5.3抹芽
根据种球茎个体大小及时抹芽,中号种球留顶芽2个,大号种球留顶芽3个,抹去全部侧芽。
5.4花丝采收与烘干
5.4.110月上旬花蕾初开时及时采摘,应在当天待开花苞绽放前采收,上午8~11时采收最佳,且当天烘干。
5.4.2先将整朵花连同管状花冠筒一起采下,再集中剥花,只留红色花丝,采下的花丝薄薄的摊开,
在40℃~50℃的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10%。烘干后的藏红花应储存在避光、密闭、干燥的容器内。
6种植技术
6.1土壤管理
6.1.1土壤消毒
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PH值6.8-7.0的土壤或沙土壤种植。地块要求阳光充足、排灌方便。采用水旱轮作、湿旱轮作、高温闷棚、深耕晒垡、增施菌肥等方法,防控土壤病虫害。
6.1.2土壤培肥
3
Q/QASXXXXX—
依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排灌条件等要求,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减少土壤侵蚀。播种前深翻25cm以上,耕翻平整土地,减少病虫害发生率。翻耕时每亩施鸽粪、菜饼等有机肥1000公斤,起沟整平作畦,畦宽120cm,畦高30cm,沟宽35cm。
6.2种球管理
6.2.1种球选择
选用无病种球,种球重≥15g,10月下旬至11月种植。
6.2.2种球处理
播种前将种球褐色种皮剥除,并用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000倍液高锰酸钾浸泡3min~5min,浸泡后及时栽种。
6.2.3种球栽种
采用开沟或挖穴方式种植,行株距10cmx20cm,种球入土深约8cm。
6.3肥水管理
6.3.1肥料选用
肥料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肥料使用时,应满足作物需要和保持土壤肥力,施肥时间和用量应有利于实现肥料的最大利用率和最小损失。
6.3.2施肥管理
6.3.2.1播种前施足基肥,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