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海拔地区藏红花种植基地建设规范.docx

发布:2025-02-13约3.0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Q/QASXXXXX—XXXX

高海拔地区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地区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生产主体、规模与布局、高海拔基地选择、基础设施、种植及管理体系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了高海拔地区藏红花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5036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藏红花CrocussativusL.

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番红花、撒馥兰、泊夫兰,为百合类鸢尾科番红花属球根类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扁圆形或近似球形,外被褐色膜质鳞片。球茎扁圆形,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枚~15枚,条形,灰绿色,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片-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顶生,花瓣6片,蓝紫色,雄蕊3枚,呈黄色;雌蕊1枚,花柱3深裂,伸出花被外部,下垂,呈深红色,柱头先端微膨大呈喇叭形,具浓郁香味,花期10月上旬到11月中上旬。

3.2

藏红花生产基地CrocussativusL.productionbase

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生产设施齐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产地环境优良,能够满足藏红花稳产安全优质的生产基地。

2

Q/QASXXXXX—XXXX

4生产主体

基地的生产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等。

5规范与布局

高海拔地区生产基地的规模应适度,连片面积1hm2(15亩)以上为宜,各功能区布局合理。

6基地选择

6.1基本要求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宜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

6.2气候条件

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90.1mm,无霜期约97天。

6.3基地环境

基地环境良好,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区、工业污染源和生产垃圾场等,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灌溉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应≥85,产地所在的县(市、区)域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应≥9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应≤40ug/m3。

6.4地形地势

海拔2700m~3200m,坡度0.02%~0.05%,背风温暖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缓坡及平地。

6.5土壤条件

土壤疏松肥沃,PH值以8.2为宜,有机质含量宜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在120cm左右以上,地下水位在13.3m以下。

7基础设施

7.1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可新建,也可由设施大棚或玻璃大棚改造。基地内应有水、电、路配套,排灌方便。依据地势设计藏红花格局。

7.2种植基地

7.2.1基地道路

藏红花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设置有主干道、支道和操作道。主干道应硬化处理,贯穿全园并与外路相通;支道与主干道衔接并和花园小区相连,能通行小型花园机械。

3

Q/QASXXXXX—XXXX

7.2.2排灌设施

修筑必要的排灌和蓄水设施,使排灌方便,达到雨后不积水,干旱能灌溉,有条件的基地可配套建设藏红花喷灌或滴灌系统。

7.2.3大棚构建

藏红花可采用露地栽培模式或设施大棚栽培模式,通过大棚构建,对藏红花进行温棚保温,大棚构建要求如下:

7.2.3.1采用钢架结构单体或连栋拱棚,以棚高6.5米以上,棚肩高6米以上,大棚拱距1米,长1

米为宜。

7.2.3.2棚顶和接近地面处均放置温度计,湿度计各20只,配备自动喷淋、卷膜、遮阳、防虫等设施

设备。

7.2.4水肥设施

7.2.4.1排水不畅地块应修建排水沟,每公顷应配置蓄水池,定期监测水质、PH值等指标。

7.2.4.2设施生产基地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节水灌溉技术按GB/T50363执行,肥料使用按NY/T394

执行。

7.3其他基础设施及设备

7.3.1生产用电接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头,设施规范,便于机械作业。

7.3.2选择与藏红花设有共生性病中害的速生树种,有条件的地块营造防风林。

7.3.3建有花预存仓库、投入品仓库及农药配制室等。其中花预存仓库和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