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程序框图和顺序结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发布:2025-02-21约4.66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新理论的发展第一章古典经济学家的贡献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在技术创新研究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任何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只能由两种方法来增加。其一,改进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的生产力;其二,增加社会上实际雇用的有用劳动量。有用劳动的生产力改进,取决于劳动者能力的改进和劳动者所使用的机械的改进。”古典经济学家的贡献马克思对发明、技术创新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他对技术变革和创新表现出了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一方面,马克思清楚地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对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认为“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同时机器的使用会造成“过剩的劳动人口”。熊比特的理论1912年,约瑟夫·熊比特(JesephAloisSchumpeter,1883~1950)以德文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创新经济学诞生的标志。他以“创新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他认为推动资本主义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熊比特的理论熊比特的重要观点(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创新”,在于企业家对生产要素进行更为合理的组合。大型企业的“创新”是决定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基本因素。熊比特从“创新理论”出发,认为资本主义不能永久地生存下去,而社会主义是可行的。熊比特的理论熊比特的重要观点(创新的出现)技术是外生的经济变量,企业家是创新的发起者,企业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发现潜在利润的能力,二是要有胆量,敢于冒风险,三是要有组织能力。熊比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Ⅰ熊比特的理论熊比特的重要观点(创新的出现)由于现代大企业对研究开发活动的重视,因而技术创新为内生,垄断性的大企业已经成为经济进步的最有力的发动机,尤其已成为总产量长期扩张最有力的发动机。熊比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Ⅱ熊比特之后创新研究的复兴1957年,索洛(R.Solow)发表了《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一文,给出了一个较科学的测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方法,计算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后,西方经济学家都相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人们逐渐相信,技术进步并非是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熊比特之后创新研究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正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自己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在这个新的形势下,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的方向,二是制度创新的方向,形成了两个分支。创新研究的发展五十多年来,在创新方面的研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初到60年代末的复兴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持续兴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创新研究的发展第一阶段: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复兴,逐步突破古典经济学的局限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过程与结构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主要特征:研究分散,主要方法是案例分析总结;主要从企业组织结构变动、风险决策行为以及管理策略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开始涉及到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创新环境等。创新研究的发展第二阶段:初步形成了企业创新研究的理论体系。主要特征:研究的具体对象开始逐步分解,开始对创新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的内容进行全面探讨。逐步将多种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创新研究中,以样本调查与理论推导相结合为主。研究分散,重点不突出,不深入,侧重于创新采用环节。创新研究的发展第三阶段主要特征: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出或新提出重点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实用性强的研究课题受到普遍关注。***********设计算法:(用自然语言描述)1.求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的面积。2.求1+2+3+……+10。一、复习:一、复习:任意给定一个大于2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2的整数n;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第二步:令i=2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如果现在让你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陌生人的外表形象,有两种方法你可以选择:一种方法是用语言向大家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