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ppt

发布:2018-12-31约1.15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吸测量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权重 得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30 护士素质 30 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语言柔和、态度和蔼 5 环境准备 环境舒适、安静 5 护士准备 洗手,戴口罩 10 用物准备 准备齐全 10 操作过程50 患者准备 50 核对,解释舒适,避免紧张 10 测量 将手做触脉状 10 观察部位为胸部或腹部起伏 10 计数起伏次数,一般观察30s 10 同时观察有无呼吸型态异常 10 操作后处置10 10 舒适体位,解释恰当 5 记录呼吸次数于记录本,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5 综合评价10 10 操作熟练、自然 5 健康教育 5 合计 100 100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一、血压的定义 二、计量单位 三、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四、血压的评估与异常血压的护理 五、测量血压的方法 六、测量血压的操作流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指动脉血压(肱动脉的血压) 收缩压 :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至收缩中期达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 :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至心舒张末期达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脉压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一、血压的定义 二、计量单位 血压的计量单位为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 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kPa=7.5mmHg 1mmHg=0.133 kPa 三、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血压的形成 :必要条件 、基本因素 、其他 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 表11-12 成人血压正常范围 血压名称 正常血压范围 收缩压 90~140 mmHg(12~18.6 kPa) 舒张压 60~90 mmHg(8~12 kPa) 脉压 30~40mmHg(4~5.3 kPa) 四、血压的评估与异常血压的护理 异常血压 高血压 :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 :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脉压变化 :增大、减小 异常血压的护理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血压 (2)用药护理 (3)环境 (4)饮食 (5)休息与活动 (6)健康教育 (1)患者能按时服药,配合治疗、护理。 (2)患者能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 (3)患者学会观察有无高血压并发症的先兆。 五、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压计是根据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产生涡流时发出响声的原理构造而成。测量血压时,是以血压与大气压作比较,用血压高于大气压的数值来表示血压的高度。 图11-15 血压计种类 A水银血压计 B无液血压计 C电子血压计 测量血压的方法 构造 (1)加压气球和压力活门。 (2)袖带:为长方形的扁平橡胶带,袖带的长度和宽度应符合标准 表11-16 不同人群使用的血压计袖带标准 使用人群 长度(cm) 宽度(cm) 新生儿 5~10 2.5~4 婴儿 12~13.5 6~8 儿童 17~22.5 9~10 成人 24 12 六、测量血压的操作流程 一、目的 1.了解循环系统功能状况,判断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血压变化 3.协助诊断 4.为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测量血压操作流程图 素质要求 核对医嘱 评估病情 知情同意 环境准备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查血压计 1.核对医嘱,抄写治疗单 2.两人核对签名 1.自我介绍 2.核对姓名、床号、手腕带 1.全身情况:病情、诊断、治疗及基础血压值,最近一次测量的肢体 2.局部情况:被测肢体功能及测量部位皮肤完整性 3.心理状况:心理反应、睡眠状况及合作程度 4.30min内无剧烈活动及情绪波动 1.讲解定时测血压的重要性 2.介绍服用降压药物的相关知识 3.讲解目的,操作过程、不适感觉及配合 4.征得同意 洗手、戴口罩 1.“三擦”擦治疗盘、治疗台、治疗车 2.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 舒适、安静 1.打开水银开关 2.打开的血压机 3.细节检查 4.查水银的充盈度 患者准备 缠绕袖带 置血压计 放听诊器 测量血压 测量结束 安置患者 正确记录 操作后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