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周疑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姓名:周疑东
班级:地理科学2班
学号:1312043052目录
一、 实习目的与任务 - 1 -
二、 实习准备 - 1 -
三、 实习指导老师 - 2 -
四、 实习内容 - 2 -
五、 实习日程 - 2 -
六、 具体内容总结 - 10 -
(一) 综合地理概况 - 10 -
(二) 地质概况 - 11 -
(三) 地貌概况 - 11 -
1. 冰川地貌 - 11 -
2. 河流地貌 - 12 -
3. 坡地地貌 - 12 -
4. 构造地貌 - 12 -
(四) 植被概况 - 13 -
(五) 土壤概况 - 14 -
七、 实习感悟 - 15 -
实习目的与任务
目的:通过野外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了解庐山地貌的形成机理、海拔变化对气象指标的影响以及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任务: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实习准备
实习用具:罗盘、地质锤、折叠放大镜、土壤刀、圈尺、铁锹、背包、土壤记载表、土壤样品袋、彩铅、望远镜等。
提前了解庐山的天气状况,并提前买好了雨衣。加之老师提醒庐山早晚气温较低并且山林蚊虫较多,带好了长袖和草帽。按实习要求,还准备了专用水芯笔和笔记本。
实习指导老师
贾玉连(地质地貌)、廖富强(土壤)、胡启武(植物)、熊小英(实验)
实习内容
地质学
庐山的形成
岩石产状的测定方法
地层构造
地貌学
冰川地貌
河流地貌
坡地地貌
构造地貌
植物地理学
庐山植物简介
庐山植物垂直带分布
群落调查
土壤地理学
土壤剖面的特征及成土过程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关系
实习日程
2015年8月27日下午:月照松林-斜层理大岩石-气象站
在月照松林处(115 °58′E,°34′N,海拔1100.33m)用样方绳圈定了20×20m范围大小的黄杉松林,测得其郁闭度为0.6,胸径为21.84cm,平均树高约为10.6m,优势种为杜鹃、山茶科等,通过观察发现,样方内并没有发现黄杉松的幼苗,经过分析得知,原来由于黄杉松林长势茂密,林下见光少,导致了其幼苗数的减少。由此预测:这片黄杉松林正在发生群落演替现象,若干年后黄杉松林将会被这些优势种所代替。
接着在月照松林坡脚测得斜层理大岩石的产状倾向为°,倾角为°,经测量这是一条大致为东北
在沿路返回途中还见到了断层,断层面倾向为68°,倾角为°,根据断层面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因为相对上升盘即下盘断层面较光滑
在气象站处罗盘结合庐山地形图,对周边地形进行了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了气象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力大小、太阳辐射、空气质量、天气状况),庐山具体的气候与天气状况以及庐山防灾减灾的应对措施,对庐山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庐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6℃,年降雨量达2068.1mm,年日照时数1715.3h,大风日数100天,年平均雾日200天,年积雪日数30天,正是这样的气象特征导致了庐山的气象灾害频发。
2015年8月28日: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
在大校场河道发现众多的乱石堆,有的石块巨大,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带着这个问题,有这么几种说法: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冰川搬运沉积的产物
接着进庐山博物馆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庐山的地质历史,获取了更为详细的地质信息,还浏览了整个庐山立体模拟地形,感受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
在去黄龙寺的路上还看到了坡地地貌中的潜移现象,由于庐山很多坡地都比较陡,上层土壤比较疏松,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移动,导致树木弯曲生长,形成“刀型树”。
在黄龙寺附近(115 °57′E,29 °33′N,海拔880m)挖了一个深80cm的土壤剖面,以山地黄棕壤和黄壤为主,黄棕壤在形成与分布上介于棕壤与黄壤之间,具有明显的过度特征,土壤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表现为很强的淋溶作用、黏化作用及弱富铝化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