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中访友》《月光曲》“同课异构”听课感想.doc

发布:2018-05-23约1.7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中访友》《月光曲》“同课异构”听课感想 12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教科院“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并听了繁峙县名师与太原市名师的同课异构课,专家们的动情授课令我感受颇深。下面就我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突出重点 史晓丽校长的课重点突出,从导课到精读、识字、练习写话都紧紧围绕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联想。 在导课部分,史校长首先给学生们出示了六年级第一课《山中访友》中的一个片断“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成为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引出了联想的表达方法同时也给新旧知识搭建了桥梁。接着用了一个问题“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联想的段落”就巧妙地切入了《月光曲》这篇文章的重点部分。在精读部分,史校长更是紧抓联想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来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找出了月光曲的三种节奏,并为为穷兄妹俩联想出来的三幅画面起了小标题。在识字教学方面,史校长让孩子们积累这个片段的好字词,并强调了“粼”字的写法,接着引导学生由““粼”会联想到什么,在这一铺垫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由波光粼粼这个词你能联想到什么?”再一次强调了联想的重要性。在练习写话部分,史校长给孩子们出示了一段文字,让孩子们更一步地体会联想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最后给孩子们布置了听《渔舟唱晚》并联想曲中的画面,并将它写下来。史校长这节课抓住了联想这个切入点并贯穿了整个课堂,也让孩子们深刻地领悟到了《月光曲》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强调阅读教学要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 “读写结合”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重要经验。众所周知“读”和“写”互相影响,“读”“写”的有机结合更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史校长让孩子们在充分领悟联想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给孩子们提出了运用联想的表达方法写作的要求,做到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密切结合。 三、强调阅读与思考的结合。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们“跳一跳”,通过思考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例如《月光曲》中史校长在孩子们阅读联想的段落前给孩子们预设了问题“你能从这个段落中找到几幅画面?你觉得朗读时应有哪几种不同的基调?”孩子们认真阅读课文,就会找到文中的三幅画面和三种基调。重点段落完成之后史校长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是什么原因让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仅仅这样一句话就让孩子们从课文重点的体会中转到了课文难点的理解上。史校长对教学语言的巧妙运用让我佩服不已!在课文重难点都完成后,史校长又提出了这篇课文中最具思考价值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月光曲》清幽月光下为什么会有那么激昂的乐曲?”这个问题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也使我陷入了深思中......史校长设计的这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贯穿了整篇文章,尤其是第三个问题,充分地引发孩子们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新的知识的生成。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阿!您,你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三句时李桂兰老师注重了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让孩子们通过品读,体会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穷兄妹的情意深厚以及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琴声时的激动心情。 听了专家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这两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我一定会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