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劝学-师说--解性默写.doc

发布:2018-11-29约2.8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班级: 学号 : 姓名: 《劝学》理解性默写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5.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 ,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 , , , 。 10.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 。” 7、《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