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地质灾害.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选修5;;北京市明光中学 吕华;;;;;;;;;;;;;【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活动】;;读图思考:(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我国地震的多发地区。;读图思考:
(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读图思考: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为什么灾情东重西轻?;读图思考:
(5)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为什么经济损失却上升?;如何防避地震灾害?;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时间;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布和特点;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014新课标II卷)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解析】
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海南卷)
2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灯。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米,平原平均气温约4℃,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答案】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3分)【解析】
从泥石流发生条件并结合图文信息来分析:土源丰富(土层深厚)、坡度大(公路北侧山地海拔较高且坡度长)、水源丰富(初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融化,提供水源)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