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卷.doc

发布:2018-12-14约6.8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PAGE 4 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命题单位:嘉善县第四中学 命题人:夏凤艳 核对人:张亚燕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后,某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3.20世纪初,面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所作的努力有( )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宣传革命思想 ③倡导维新变法 ④实施清末新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孙中山(1866年——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所指的行动是( ) A.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B.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C.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5.历年来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都提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7.1927年,国民革命军开入英租界,收回英租界管理权。这体现了北伐战争( ) A.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实现了统一全国的目标 D.沉重打击了列强势力 8.苏联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农业全盘集体化”,这一变化造成了( ) A.城市人口的增长 B.粮食产量迅猛增加 C.轻工业的缓慢发展 D.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9.1919年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B.英殖民当局逮捕华夫脱领导人 C.华夫脱党的领导 D.学生反英示威的推动 1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 ) 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③为印度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923年 HYPERLINK ,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国民党一大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打到军阀的主张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2.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