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doc

发布:2016-03-28约2.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自主按不同方法对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的尝试,初步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运用同类物质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能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3、初步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通过查找资料、交流和分享调查成果,强化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自主学习】 知识准备: 有关概念的复习 (1).纯净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化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2).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化合价: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我的问题: 网络搜索:(本栏目今后由学生自己查找内容,填写完成) 分类法——把具有共同特点的个体对象归为一类或把具有共同特征的子类集合成类的逻辑方法。有⑴实用分类法(为了便于对物件或资料进行管理或检索,有意识地选择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某一属性进行的分类,如图书馆图书的分类、仓库物品的分类等。)⑵现象分类法(依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进行的分类,如物质可分三态。)⑶本质分类法(是以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为标准进行分类,其分类系统能基本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如元素周期表。)另外,根据分类所依据的属性多寡,类中还可再分(子)类。 目前能查到的各种分类的标准,都是人们通过反复总结、修正而得到的,也就是说必须占有大量素材和素材的属性,并进行归纳,提出分类的标准,再经实践检验,不断修正。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是在总结大量元素的性质(如原子量等)的基础上,将元素排列成一张特殊的表,从而揭示了元素之间的联系,并预言其它未知元素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分类法所依据的标准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其构成的分类系统容易导致人们认识的固定化,成为深化认识的障碍。所以在学习中,既要学习运用好前人的分类系统,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勇于提出新分类方法。(参考王海山主编《科学方法》P16,浙江教育出版社)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合作学习】 1.试一试:给下列两组物质进行分类: 组1: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组2:木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河水、纸、水、氮气、天然气、碳酸钙、自来水、硫酸钠 能否评价一下各种分类的优缺点。 设想: 讨论小结: 练习: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1).钠、氯气、氯化铁、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氯化钙、氢氧化钠 (2).牛奶、二氧化碳、铜丝、泥水、氧气、蛋白质、氯化钠、氢氧化钙 2.问题:在研究物质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其意义是什么? 交流讨论: 小结: 思考: 1、氢氧化钾属于碱,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 2、“水滴石穿”实际上是碳酸钙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作用生成了一种可溶性的碳酸氢盐[Ca(HCO3)2];而“滴水成石”是因为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受热后分解生成了碳酸钙。其实碳酸氢盐受热后都易分解。试写出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1)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填写下表。 物质的转化类型 化学方程式 单质→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 酸→盐 (2)电解熔融的氯化钙可以得到金属钙和氯气,钙在氯气中燃烧又能生成氯化钙。根据有关知识,用箭头表示物质间可能的转化,找出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 4.问题:能否根据物质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将化学反应分成不同的类型。 交流讨论: 小结: 本课小结: 【研究课题】 课题1: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举例说明分类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运用与作用。 课题2:查找有关现代化学学科分类的有关资料,谈谈你对化学发展及其地位的看法。 课题3:能否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事物,提供你的分类方法,谈谈你选择这种分类的理由。 课后练习: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1)氢气还原氧化铜;2)湿法炼铜;(3)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4)CO还原Fe2O3制取Fe;(5)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6)盐酸和石灰水反应;(7)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9)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10)硝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对这些反应从不同角度提出分类标准,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等。 1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先将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