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ppt

发布:2016-03-28约5.82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 信息技术与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内容选择 ●关注比较优势 ●突破空间限制 ●突破时间限制 ●实施的可行性 第3节 基于原理迁移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在课堂学习中,有意义的学习比机械学习更占优势。他指出有意义的学习需要两个先决条件:(1)学习者表现出有意义的学习心向——也就是说,有把新材料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同他或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倾向;(2)所要学习的材料对他或她来说是有潜在意义的——亦即这种材料能以非任意的方式或在实质上(不是在字面上)同他或她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由于有意义的学习都需要与原有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因此有意义的学习必然涉及到迁移。 在普通高中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当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与初中地理学习重点关注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不同,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内容更注重理性分析,更多关注原理与规律的学习。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强调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是由自然地理原理发挥作用的反映。 一、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行为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就必须分析要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不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遗漏了必修的技能,而许多学生又并不具备这些技能,那么教学效果就不会好1。自然地理的原理学习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W.迪克等著,庞维国等译.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2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这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的内容。 2.制定教学步骤。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步骤,就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是通向教学目标的台阶,每个环节之间依据教学逻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 3.分析下位技能。任何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之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考察,以确定完成每个环节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把这些支持新学习发生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称作下位技能和行为起点。 4.设计切入方式。在确定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下位技能和行为起点后,需要设计采取何种方式和时机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采取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取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对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是新知识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先学习该下位技能。 1.结合本案例,谈谈教材在处理新旧知识之间关系还有哪些方式。 2.以中学教材某节内容为例,进行下位技能和行为起点分析。 活动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是通过地方、空间和尺度的透镜观察世界的地理学方法; 二是地理学的综合领域:环境——社会动态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环境动态与自然系统、人类社会动态与经济、社会和政治系统联系起来; 三是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数字的和认知的方法的空间表述。 地理的视角 引自:美国国家研究院著,黄润华译.重新发现地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1.学科研究方法对教学的启示 2.技术进步对教学的影响 3.学习心理学对教学支持。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节 自然地理研究的一般范式与教学策略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从学科属性看,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自然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主要是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特殊圈层。自然地理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过程。自然地理研究的方法、研究思路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础。 一、自然地理研究的一般范式 野外考察是自然地理特有的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认识地理现象、验证地理假设、证实地理原理。野外考察在天气、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矿产、植被等研究方面都广泛应用。野外考察需要确定考察目的、选择考察地点、设计考察路线、做好观察记录。 地理实验是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地理假设的一种重要方法地理实验很难模拟出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是地理实验科学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找到影响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