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综合自然地理教学复习.doc

发布:2017-01-03约4.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对一个地区进行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和分区评价、土地类型划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3)使学生初步掌握包括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内的区域开发方面的研究。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重点与难点] 自然地理学概念、研究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四个“三”,综合研究的学派。综合思潮的来源。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四、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五、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国土规划的必要性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 2、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质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重点与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空间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二、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三、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 四、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一、分层结构 二、渗透结构 三、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第四节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一、对流层的物质交换 二、水圈的物质交换 三、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四、有机界与其他地圈的物质交换 第五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一、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发展过程 二、新生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趋势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四、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整体性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特点。 3、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地域分异学说和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与难点] 地域分异因素与地域分异规律。不同级别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区别。 第一节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一、地域分异的定义 二、地域分异因素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分异与自然地带学说 一、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础—热力分带性 二、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三、海洋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四、自然地带学说 第三节 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一、海陆分异 二、海陆起伏分异 三、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 四、陆地干湿度分带性 五、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异 六、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七、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八、小尺度非地带性分异 第四节 垂直带性分异 一、垂直带性分异概说 二、垂直带谱 第五节 三维地带性与高原地带性问题 一、三维地带性 二、高原地带性分异 第六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一、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 二、水平地带和垂直带的关系 三、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四、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第七节 地域分异实例研究 一、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 二、非地带性特征和分异描述 三、地表结构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地域分异为什么具有多级性的特征?说明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2、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第三章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自然区划的发展,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的编写方法。 [重点与难点]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景观的同一性问题,山区自然区划问题。 第一节 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一、区划原则 二、自然区划的方法 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 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三、综合性区划单位 单列与上列系统单位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景观(自然地理区) 一、景观概念与景观特征 二、景观同一性问题 第五节 山地自然区划研究 一、非地带性单位的类型 二、山地高原完整性与自然带或地带连续性 三、山地自然区的划分 四、山地自然区划实例 第六节 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 第七节 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 一、室内准备阶段 二、野外考察阶段 三、室内总结阶段 四、自然区划报告提纲举例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