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纤溶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创伤和手术
恶性肿瘤
体外循环
肝脏移植
重症肝病
其他
蛇毒蛋白酶
药源性纤溶亢进
产科意外
急性白血病
病变基础
胎盘早期剥离、死胎滞留、早期破水、羊水栓塞时,PA进入母体血循环,诱发纤溶活性增高而致原发性纤溶症。这些病因同样可诱发DIC,且二者可混合存在,应注意鉴别。
低温、低血压、热射症等也可诱发原发性纤溶。
蛇毒中所含的蛇毒蛋白酶具有较强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有促进纤溶和水解纤维蛋白原的能力。
尿激酶、链激酶、t-PA等药物用于溶栓治疗,剂量过大时,溶栓药物致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导致纤溶亢进而出血。
患者血中检出PAI-1抗体,使PAI-1减少,而t-PA活性增高,血中纤维蛋白原下降,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出血与原发性纤溶亢进相关。
淀粉样变
肝功能严重衰退时,t-PA灭活减少,而α2-AP合成明显减少,可导致原发性纤溶活性增强。重症肝病时也常有DIC的发生。
肝移植患者PLG、PAI-1和α2-AP的血浆水平稳定降低,新肝期达最低值;t-PA、PAP、DD的血浆水平逐渐升高,无肝期与新肝期达峰值。无肝期的出血可能与DIC有关。
体外循环早期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t-PA、FⅫ(FⅫa)、FDP血浆水平增高,ELT缩短。手术结束后可恢复正常。
组织广泛损伤或受挤压, t-PA过量释放到循环血液(泌尿系统、前列腺等为u-PA),激活纤溶系统,导致纤溶亢进症。手术和创伤也是导致DIC的常见病因。
白血病患者t-PA、u-PA、FDP、DD、PAP显著升高,Fg、PAI-1、α2-AP、PLG低于正常,反映纤溶亢进。白血病细胞也可诱发DIC。
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t-PA、u-PA或蛋白分解酶等,促使原发性纤溶亢进发生,尤其在转移时更易引起原发性纤溶症。然而瘤细胞也可释放组织因子或组织因子样物,诱发DIC。
第1页/共16页
实验室检查
获得性原发性纤溶症与获得性继发性纤溶症实验指标的鉴别
项目
方法
参考值
原发性纤溶症
继发性纤溶症
筛选试验
PLT
自动血细胞计数
100~300×109/L
N
逐渐↓
Fg
Clauss法
2.0~4.0g/L
↓↓
逐渐↓
ELT
加钙法
129.8±41.1min
↓↓
↓
3P
鱼精蛋白法
(-)
(-)
(+)
FDP
ELISA
<5mg/L
↑↑
↑
DD
ELISA
<0.5mg/L
N
↑
APTT
凝固法
31~43s
N
↑
PT
凝固法
12±1s
N
↑
TT
凝固法
16~18s
N/↑
↑
第2页/共16页
项目
方法
参考值
原发性
纤溶症
继发性
纤溶症
诊断试验
血小板功能
N
↑
凝血因子活性
一期法
50%~150%
N
↓
PLG
发光底物法
57.8%~113.4%
↓↓
↓
FPA
ELISA
男1.83±0.61ug/L
N
↑
女2.24±1.04ug/L
N
↑
FPB15-42
HPLC
1.56±1.20mmol/L
N
↑
F1+2
ELISA
0.67±0.19mmol/L
N
↑
t-PA:Ag
ELISA
1.0~12ng/mL
↑↑
↑
u-PA:Ag
ELISA
12.1~4.9ng/mL
↑
↑
PAI1:Ag
ELISA
5~45ng/mL
N/↓
↓
a2-AP:Ag
ELISA
96.8%~118.8%
↓↓
↓
sFMC
ELISA
48.5±15.6mg/L
N
↑
第3页/共16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第4页/共16页
检测项目
名称及形式
结 论
常规的止血实验
PT、APTT、TT延长
这三个指标处于正常水平不能排除 DIC。早期DIC时可出现急性时相反应蛋白(FⅧ、纤维蛋白原)增高、APTT缩短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正常水平不能排除 DIC,纤维蛋白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DIC早期可升高
血小板计数减少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大;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有意义
FDPs、D-二聚体增高
D-二聚体正常可排除DIC,但是D-二聚体阳性并不能证明存在DIC,需要考虑到地区的切断点
外周血涂片异常(出现
裂红细胞、大血小板)
不是DIC特异性指标
出现双波形
在败血症引起的DIC敏感度较高,但测定仪器特定,只有某些实验室可以测定
DIC实验室检测
第5页/共16页
检测项目
名称及形式
结 论
测定高凝状态的特定试验
凝血酶原碎片1+2(F1+2)、纤维蛋
白肽A(FPA)、纤维蛋白肽B(FPB)、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增高
这些测定不是广泛应用或者在急诊过程中不能及时检测
不是DIC特异性指标
测定天然抑制剂消耗的试验
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均降低
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