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装配尺寸 装配尺寸包括作为装配依据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 (1) 配合尺寸? 是表示两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尺寸,一般在尺寸数字后面都注明配合代号。配合尺寸是装配和拆画零件图时确定零件尺寸偏差依据。如 等。 (2) 相对位置尺寸? 是表示设计或装配机器时需要保证的零件间较重要相对位置的尺寸,也是装配、调整和校图时所需要的尺寸。 3.安装尺寸 表示将机器或部件安装在地基上或与其他部件相连时所需要的尺寸。 4.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的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它反映了机器或部件的大小,是机器或部件在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确定其所占空间大小的依据。 如图机器的总长、总宽、总高。 5.其他重要尺寸 它是设计过程中经过计算确定或选定的尺寸,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几类尺寸之中和重要尺寸。这类尺寸在拆画零件图时,同样要保证。如轴向设计尺寸、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主要定位尺寸、运动件极限位置尺寸等。 上述五类尺寸,在每张装配图上不一定都有,有时同一尺寸可能具有几种含义,分属于几类尺寸。 因此,装配图中究竟标注哪些尺寸,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在装配图中说明对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这些统称为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2.夹具体零件图 1张。 加工工艺性能设计:经济加工精度 图纸标注要求:即尺寸要求.公差要求.表面精度及光洁度符合图纸要求。 (六)编写设计说明书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生产纲领: 10万件/每年 )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专用夹具设计 设计某道工序的一个专用夹具,画出夹具装配图 1张; 图纸要求: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装配图中,不必注全所属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注出用以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安装要求等方面的尺寸,这些必要的尺寸是根据装配图的作用确定的。一般只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性能尺寸(规格尺寸) 是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的尺寸。这类尺寸在设计时就已确定,是设计机器、了解和选用机器的依据。 三、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通过本课程设计,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锻炼: 1.能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以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能力。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标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用途,做到熟练运用。 (二)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 2.零件图纸一张;A3 3. 零件毛坯图纸一张;A4 4. 夹具装配图纸一张;A3或A2 5. 夹具体零件图 A4 A3 6.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设计3周时间集中安排,对各步工作不作统一规定,建议指导教师可按以下进度进行辅导: 21天(3周) 合 计 2天 答辩、修改 2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3天 夹具设计,画夹具装配图 1天 填写工艺文件 4天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1天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2天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时间 课程设计内容 五、其它说明 1、时间安排 建议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后进行。 2、设计题目选择 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提供的题目或所搜集的技术资料灵活安排。应保证三周时间内工作量饱满。 3、人员分组及分工 建议3~4人一小组,各小组题目不同。每组中每生应当完成教师指定工序的设计计算、夹具结构设计等内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