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能 将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将他(她)们留守在家乡,进而在农村形成了庞大的留守 儿童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抚养、监护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大都由爷爷奶奶或外 公外婆这些隔代监护人来抚养。
由于农村隔代老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他们一般采用温饱式的教育,重 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亲子互动的缺失,抚养 人模糊的职责意识,使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道德、安全、亲子关系等方 面产生了问题,这无疑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政府要高度重视。
农民工所在城市要调整农民工孩子的入学政策,方便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给 农民工子女入学创造条件、提供平等的机会。各地要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很好 的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落 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免除学费、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地方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改变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引导农村经济发展,使 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在当地就业,不一定要劳动力输出。使父母孩子能够在一起。 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是影响儿童成长的主要方面之一。面对农村留守儿 童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在校内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还要将学校教育向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
要加强儿童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经常跟他们谈心。定期对其进行沟通 疏导。可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小组,组织他们进行集体学习,集体活动,让他们体 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传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他们自立自强。学 校可发动学生成立校外帮助小组,从学习上、家务劳动上帮助留守儿童。双休日、 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 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可在每个乡镇都办起了校外辅导站和暑期乐园,让 其成为增长知识、拓宽兴趣爱好的“民间知识库,成为家长最放心、儿童最想 去的“平安度假村”。
建立“家长学校二
学校要积极响应政府“对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的号 召,建立并健全“家长学校”机制。家长学校经常开展活动,通过多种方法,多 种渠道,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拉近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交流沟 通的距离。家长学校可送知识到家庭,隔代监护人年龄比较大,行动不方便,家 务事多的特点,组织教师送知识到家庭的方式。
改进联系方式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人年龄比较大,照顾农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 理特征,改进家校联系方式,更多的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如定期进行家访, 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 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学校应鼓励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 与交流。建立家长通讯录,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 不但跟隔代监护人保持联系,更要跟孩子的打工父母联系
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双方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沟 通与交流才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父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不断补充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识,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重视孩子 的全面健康发展
家长要做学习型的家长,平时多读书,多看报纸,多看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 知识,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树立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理念,关心孩子的全面 发展,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把孩子接到务工地入学,为孩子 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家长应该通过多打电话、多写信等 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及时与孩子的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近况,督促孩子向好 的方向发展。
(2)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
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有意识 地给孩子购买一些书籍、报刊和学习用品。同时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 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科学的引导孩子,教育孩 子。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回家与孩子团聚,做到打工与子女教育两不
误。孩子的假期尽可能的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 温暖。
社区措施要完善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社区,受社区的影响较大,因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 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社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如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为临时监护人 提供儿童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能多方面的关心留守儿 童,形成和谐的关系。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
社区要适时免费发放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并公开放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 片和录像,为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