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pdf

发布:2020-02-22约8.2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 格式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 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 只能将其留在农村, 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 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 由此,社 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 而这一特殊 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 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 健全而有效 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父母外出 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 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并在一定程度上激 励着他们努力学习, 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 然而除了经济上的 些许改善,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 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 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成了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 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 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 还 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 因而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 农村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专业整理 word 格式文档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 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 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 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 戚的立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 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 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 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 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 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 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 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 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 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 望。留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 儿 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 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