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6章频率特性2.ppt

发布:2015-09-11约5.38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频率特性是放大电路的一项重要特性,它是用来衡量一个放大电路对不同输入信号频率的适应程度。 放大电路频率特性就是指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即: 1.放大电路中存在电抗性元件,例如 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分布电容、 变压器、分布电感等 例1:RC低通电路 RC低通电路如图 由表达式画出幅频和相频的波特图  幅频特性的X轴和Y轴都是采用对数坐标, fH称为上限截止频率。当f≥fH时,幅频特性将以十倍频20dB的斜率下降,或写成-20dB/dec。在f=fH 处的误差最大,有-3dB。 例2:高通电路 7.2 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混合π型高频小信号模型是通过三极管的物理 模型而建立的,三极管的物理结构如图 (2) 电流放大系数β的频响 从物理概念可以解释随着频率的增高,β 将下降。因为 由此可求出共射接法交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 根据这一物理模型可以画出混合π型高频小信号模型,如图05.06所示。 例:已知单级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所示,(1)求放大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2)画出相频特性波特图 例:在两级放大电路中,已知第一级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下限频率fL1=10Hz,上限频率fH1=20kHz;第二级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下限频率fL2=100Hz,上限频率fH2=150kHz;(1)求放大电路的总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2)写出电压放大倍数表达式。(3)画出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波特图。 例1:阻容耦合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无射极旁路电容)的频率特性,引入线性深负反馈网络后判断该电路会不会自激? 例2:阻容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引入线性深负反馈网络后判断该电路会不会自激? (2)电容校正 (3)RC校正 根据表达式 (2)画出幅频特性 画出单级 的幅频特性, 再叠加 先画出单级的相频特性,再叠加 画出相频特性 几点结论: 1.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是引起低频响应的主要原因,下限截止频率主要由低频时间常数中较小的一个决定; 2.三极管的结电容和分布电容是引起放大电路高频响应的主要原因,上限截止频率由高频时间常数中较大的一个决定; 3.由于 若电压放大倍数K增加,Cbe也增加,上限截止频率就下降,通频带变窄。增益和带宽是一对矛盾,所以常把增益带宽积作为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4.CB组态放大电路由于输入电容小,所以CB组态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比CE组态要高许多。 返回 7.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 1 产生的原因 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判断方法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量 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常用的校正措施 返回 1 产生的原因 对于负反馈放大电路,有 放大电路产生自激 即此时负反馈变成了正反馈,且满足起振的幅值条件 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容,原本中频段的负反馈在高频段或低频段会产生相移而变成了正反馈,且深负反馈都满足起振的幅值条件,故当低频信号或高频信号通过电路时,就有可能产生自激(在满足起振的幅值和相位条件时),相位条件也可写为 原因 思考:三级放大电路引入线性深负反馈网络后,电路会不会自激? 返回 2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的判断方法 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能否自激,就是看该电路是否同时满足自激的幅值起振条件和相位起振条件,一般相位条件是主要的。因为一般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AF|1. 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的方法: ——利用 的波特图来进行判断 在 的波特图中, 设Δ 的相位为-1800时所对应的频率为f0,20lg|AF|=0时所对应的频率为fc 不自激举例 返回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量 当负反馈放大电路不自激时,设计负反馈放大电路时,要保证电路在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电源电压产生波动时仍能稳定,故要求设计电路时不仅仅只满足稳定条件,而且应有一定的裕量。 (1)幅度裕量Gm 幅度裕量指f=f0时,20lg|AF|的值 一般负反馈放大电路要求幅度裕量Gm小于等于-10dB (2)相位度裕量Фm 幅度裕量指f= fC时,(1800-ψAF)的值 一般负反馈放大电路要求幅度裕量Фm大于等于45o 返回 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常用的校正措施 (1) 减小反馈系数F或减小反馈深度|1+AF|的值,使相位移ΔΦAF=1800 时, |AF|1. 例:反馈系数F=0.1时,电路自激,减小F为0.001,幅频特性下移20dB,则电路不再自激 缺点:反馈深度下降,不利于放大电路其它性能的改善。 实际电路中常采用接电容和RC网络进行校正,消除自激振荡。 其电压放大倍数 为: 式中 RC高通电路如图 下限截止频率、模和相角分别为 由此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