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ppt

发布:2023-02-10约1.5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浮针疗法     第三节 浮针疗法 1、浮针疗法的概念 浮针疗法是运用特制的浮针作为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针刺,针尖对准病灶的针刺治疗方法。 因针于皮下,不深入肌肉,故称“浮针”。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局限性疼痛疾病。 一、概 述 一、概 述 2、浮针疗法的特点 具有针刺部位浅、不要求“得气”、安全无痛、留针时间长、取效快捷、简便易学等特点。 二、针具 第三节 浮针疗法 ㈠ 浮针的结构 有三部分组成:针芯;软套管和针座;保护套管。 ㈡ 浮针的规格 浮针可根据其长短和粗细分为3种,具体为: 大号:长40mm,粗0.9mm。 中号:长32mm,粗0.6mm。 小号:长24mm,粗0.3mm。 其中,中号最常用。 三、操作方法 第三节 浮针疗法 ㈠选穴与消毒 1.选穴 (1)明确病痛点 查找痛点时,用力要由轻而重,搜寻范围由大而小。 (2)确定进针点 ①多数情况下,在距离痛点6~10cm处进针,一般使针尖到达位置距离痛点2cm左右。 ②病痛部位的上、下、左、右均可选择。 ③尽量避开浅表血管。 ④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等处。 ⑤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 三、操作方法 2.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用75%乙醇棉球或0.5%碘伏棉球擦拭消毒; 或可先用2%碘酊棉球擦拭,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 擦拭时应从进针点向外周环行消毒。 (2)医者手指消毒 先洗净双手,再用75%乙醇棉球或0.5%碘伏棉球消毒。 第三节 浮针疗法 三、操作方法 ㈡ 针刺方法 1.进针 (1)单手进针法 一般右手持针,主要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左手绷紧针刺处皮肤,或将皮肤捏起,亦可不作任何辅助,持针手使针体与皮肤呈15°~25°刺入。 (2)夹持进针法 右手持针,左手拇、食、(中)指夹持针身,双手同方向协同用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其他要求与单手进针法相同。 第三节 浮针疗法 三、操作方法 2.运针 右手持针,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将针体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此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但不要求有“得气”感,即患者没有酸麻胀痛等感觉。 3.针刺方向 针尖必须由远而近直对病痛部位,即“气至病所”;偏差则效果不佳,不能反方向由近而远针刺。 第三节 浮针疗法 三、操作方法 4.留针和出针 (1)留针 留针时,可用胶布呈“++”字型贴敷,将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同时将针眼及针座孔遮盖。 (2)出针 先撕开胶布,在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指拿捏浮针针座,慢慢将针尖移至针眼部,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出血。 第三节 浮针疗法 四、临床应用 本法主要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腱炎、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腰背肌筋膜炎、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干性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胃炎、泌尿系结石、胆石症、肾绞痛等。 第三节 浮针疗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