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浅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历史根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纵观世界历史,美国想称霸世界的野心一直都在。尽管现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没有那么直露了,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从二战时美国的表现到现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这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向我们暴露出称霸世界的野心。其实,美国就像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实实在在的伪善者。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历史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始终是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由于世界形势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目标纵横捭阖,有张有弛。
用发展的观点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前进上升性质的远动,所以就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就是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演变不断变化发展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美国在不同时期称霸世界战略的演变。
(一)二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在全球扩张的阶段。它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为后盾,妄图称霸世界,具有鲜明的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杜鲁门上台以后,视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杜鲁门主义(1947.3.12国会咨文: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创造各种条件,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够促成一种不受强制行径支配的生活方式,反共、反苏、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称霸世界)标志着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遏制苏联成为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二)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阶段。此时美国在世界的霸权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不得不做出必要的调整。
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1969年7月,尼克松上台不久正式提出尼克松主义(1969.7.25),表示美国要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维持全球霸权而采取的调整政策,其实质是想通过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
(三)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美国全球战略新发展的阶段。
里根时期(1981—1989)里根放弃了前任的缓和和利用均势的战略,制定了“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
布什时期(1989—1992)布什总统任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的前提下,抓住苏东改革之机,以经济为诱饵,采取多种手段,促使这些国家改变政策和体制,并逐步融入西方的政治经济体系。第二,推出“新大西洋主义”(1989.12)。这是美国处理与欧洲、大洋洲两岸关系的新原则与新构想。第四,对中国维持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同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第五,倡导“世界新秩序”(1990—1991),实质是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美国的价值观改造整个世界。
(四)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称霸世界战略隐藏化
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美国做出的这一战略就是为了消除中国对美国存在的潜在威胁,确保它大国地位不动摇。
总之,美国所有的努力,就是将“不确定性”的威胁掌控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确定范畴之内。美国各个时期全球战略的调整到现在重返亚太战略的变化无不为美国称霸世界这个阴谋服务,只是从原来的直露化到现在的隐藏化。
(1)《美国全球战略演变评述》作者:王正文 刊名:固原师专学报 出版日期:2004 期号:第5期
(2)/view/e541dfc6aa00b52acfc7ca95.html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