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通 讯 事 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 讯 事 业
云冈矿建矿初,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对通讯的需要,1973年安装使用了300门供电式人工交换机,当时安装电话只限于井下作业地点和地面主要办公地点,当时井下安装了30部、地面安装了50部,矿上成立了电话室(组建制),仅有4名员工,隶属于云冈矿机电科电气队。
云冈矿的通讯设施从建矿初期直到九十年代初,虽经过扩容、更新机型,但仍一直维持在人工交换机时代,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讯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对通讯需求的不断增加,我矿于1992年12月安装使用了原江西吉安八三四厂生产的208门DDK—Ⅱ型模拟程控交换机,使我矿的通讯事业跨入了程控交换的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大同矿务局通讯处为我矿安装了美国朗讯公司生产的5ESS数字程控交换机,当时容量为3000门,后经四次扩容,现装机容量达到7000门,已经形成了覆盖我矿工业广场和全部居民生活区的通讯网络。2004年10月,我矿淘汰了模拟交换机,安装使用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20门DH—2000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使我矿的通讯事业跨入了数字时代。同年12月ZTE宽带端口机的安装投入使用,使我矿的电话用户跨入了网络时代。
建矿以来,通讯系统的维护管理一直由电话室(组建制)负责,到1992年7月我矿成立云煤电讯公司,并将电话室改名为通讯队,成为队建制,当时云煤电讯公司共管辖通讯队、矿灯房、三电、监测队和差转台。1993年3月,三电划归电力公司管理。1995年5月,监测队划归调度室管理。1997年8月,差转台划归宣传部管理。2001年2月矿将监测队和计算中心划归云煤电讯公司,并将单位名称更改为通讯监测科,同时将矿灯房划归机电科管理。
现通讯监测科下设两队一组:通讯队、监测队和计算中心,设科长一名(兼任书记)、副科长三名、全科员工共113人。通讯监测科为党支部建制,下设两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7名(其中1名为预备党员)。通讯监测科负责我矿井上下通讯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矿局域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现我矿井下调度通讯系统主机选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H-200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容量为320门,现我矿共使用260门,其中井下使用150门、地面使用60门。地面行政通讯系统主机选用美国朗讯公司生产的5ESS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现有容量为7000门,现全矿共安装使用5000多门。云冈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天津福深康斯培克控制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康斯培克公司技术生产的深透里昂S800型系统。现我矿共安装甲烷传感器9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5台、风速传感器8台、温度传感器19台、负压传感器5台、压力传感器3台,主扇开停5套10个点,局扇开停25套76个点,风门开关58套,馈电传感器23套28个点,水泵开停38个点,生产方面的皮带,给煤机开停、供电监测等200余个点。合计安装模拟量传感器148台,开关量监测385个点。
通讯监测科历任负责人:
历任书记 历任科长
栗树旺(1992.07—2000.01) 高登瑞 (1992.07—1998.12)
李福仁(2000.01—2002.10) 林 龙 (1999.01—2009.06)
王天儒(2002.10—2009.06) 王平山 (2009.06—至今)
王平山(2009.06—至今)
第六节 监测监控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通风参数、通风设施和各类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自动、连续的动态监测,并可把数据传送到地面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监控的系统。监测监控系统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方针,坚持装备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的具体表现,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具有远距离自动、连续监测监控的优越性,为矿井通风技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矿监测监控系统是由原大同矿务局和太原煤炭设计院共同设计,采用天津福深康斯培克控制有限公司引进加拿大康斯培克公司技术生产的深透里昂400型生产安全二合一型监测系统,于1992年9月开始安装,12月投入试运行,于1993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运行四年后,于1996年5月系统由原来的400型升级为 600型系统,不久又升级为S500型系统,最后于2005年1月又将S500型系统升级为S800型系统。系统由中心站、图形终端、现场信号采集设备和传输干线组成。系统干线采用光纤通讯,并在光纤中应用以太网作为骨干线路通讯模式,系统共开通四条干线,1#干线用于地面监测,主要监测地面大型设备的开停和提升罐数;井下使用2#、3#、4#三条干线,2#干线用于监测 406盘区12#层和 402盘区8#层;3#干线用于监测 408盘区12#层和410盘区12#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