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大纲及简介-201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析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11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40 / 2.5
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是“表征和测量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科学。按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将其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三部分。
分析化学适合于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普通化学》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分析化学对化学、药学等各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分析化学就不可能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化学定律和理论都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确定的,对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只要涉及到化学现象,都无一例外的需要分析测定。
本课程主要介绍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重量分析、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解第一部分化学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基本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
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分析化学理论书籍;手册;杂志)。
[基本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4学时)
[基本内容]
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及质量保证。
[基本要求]
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第三章 重量分析法 (3学时)
[基本内容]
挥发法(直接法与灼烧法、间接法与干燥法);萃取法(分配原理和萃取重量法的应用),沉淀法: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形态、沉淀完全的程度与影响因素、沉淀的纯净、沉淀的过滤、灼烧与干燥、称量形式与结果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条件,沉淀的称量形式与结果的计算。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2学时)
[基本内容]
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浓度和表示方法,滴定分析计算公式。
[基本要求]
掌握滴定分析的特点及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8学时)
[基本内容]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酸的浓度和酸度、酸碱的分布系数、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酸碱溶液的pH计算(质子条件、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计算、多元弱酸弱碱的pH计算、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混合指示剂。滴定曲线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强酸强碱的滴定、强碱(酸)滴定弱酸(碱)及可行性判断、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可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