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Convertor.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居住区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首先,绿化所用的植物材料本身就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还能保护环境卫生、吸收噪声、减少灰尘、净化空气。
其次,植物及其绿化空间能为居民(特别是为老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憩社交环境: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区内容;另外在地震、战争等受灾时期还能起到疏散人口和吸附放射性物质等作用。
二、居住区绿地规范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1、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
(2) 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二、居住区绿地规范
2、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3、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二、居住区绿地规范
(a)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b)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c)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d)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锦绣苑居住区
公共绿地
某居住区
举例:居住小区级绿地
l.居住小区中心绿地
2.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
3.居住小区道路绿地
4.居住小区组团绿地
5.居住小区宅旁绿地
1、居住小区中心绿地
是为居住小区服务的集中整块面积的公共绿地,包括运动地、儿童、青少年活动场地和老人休息地。它的位置也常规划在居住小区中心段,服务半径300-500m,步行约10min可以到达。
居住小区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
2.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
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是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内的绿地。如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食堂、饮食店、锅炉房等单位附属的绿地。
3.居住小区道路绿地
居住小区道路绿地是联系住宅组群之间的道路和通向各户或各居住单元门口的小路。一即居住小区内主要道路和住宅小路的沿路绿化。
道路绿地
4.住宅组团绿地
住宅组团绿地是结合居民建筑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并为一、二个住宅组团服务的公共绿地,包括活动场地和绿化种植用地。
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
5.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指居住建筑四周或住宅内院的绿地。合起来看居住区绿地的种类主要有: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住宅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 。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三、居住区绿地的总体设计
(一)公共绿地的设计
(二)道路绿地的布置
(三)单位附属绿地的布置
(四)宅旁绿地的布置
1.规 模
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集中整块面积的公共绿地,其用地的大小,应与全区总用地、居民总人数相适应。目前我国新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公共绿地面积采用平均每人l~2平方米的指标。
(一)公共绿地的设计
2.位置选择
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的位置选择最好是在居民经常来往的地方或商业服务中心附近,但还要结合自然地形,如选在区内地形起伏的河湖坑洼地等不适宜搞建筑而适合建园林的用地上。
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公共绿地可在小区的一侧沿街布置,或在道路的转弯处两侧沿街布置,以形成绿化隔离带,减弱噪声、尘土对临街建筑的影响,美化街景。
位置选择
3.内容安排
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集中的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观赏、社交游乐的重要场所,而居民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绿地的内容设置应考虑满足各阶层人士的多方需求。
内容安排
(1)入口
入口应设在游人的主要来源方向,数量2-4个,与周围道路、建筑结合起来考虑具体的位置。入口处应适当放宽道路或设小型内外广场以便集散。内可设花坛、假山石、景墙、雕塑、植物等作对景。入口两侧植物以对植为好,这样有利于强调并衬托入口设施。
内容安排
内容安排
(2)场地
公共绿地内可没儿童游戏场、青少年运动场和成人、老人活动场。场地之间可利用植物、道路、地形等分隔。
场地
场地
(3)园路、广场
公共绿地的园路能把各种活动场地和景点联系起来,使游人感到方便和有趣味。园路也是居民散步游憩的地方,所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绿地的利用率和景观效果。
园路及广场的铺装材料可根据资金、造景需要及就地取材原则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