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居住区绿地设计第六章项目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44课件讲解.ppt

发布:2025-01-12约2.5千字共9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居住区公建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商店、影剧院前应留出宽敞的铺装地面,以解决人流集散。除了要考虑交通和遮荫等功能要求,还要考虑与建筑配合时的艺术效果,植物应选体形优美、遮荫效果好的。幼儿园、学校等公建绿地设计参照单位附属绿地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地下停车场周围绿化6.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主干道路面宽阔,行道树应选择树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荫降温作用。居住区主干道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绿带内用花灌木、地被与乔木形成丰富的绿化层次,也可以在路边开辟小的休息场地,放置山石小品、花坛座椅等,供行人休息。道路交叉口处需留有安全视距和安全视域,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主干道绿地设计6.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小区级干道绿地设计小区级干道一般路面宽5—8m,它是连接居住区主干道及小区的道路。以人行为主,车行为次。绿化树种,可以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灌木。其种植形式要与宅间绿化、组团绿化布局密切配合,以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特别是相同建筑的入口处绿化,应以方便识别各幢建筑为出发点进行设计。6.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小路绿化住宅小路是联系各住宅的道路,以行人为主。植物配置以姿态、色彩丰富的乔、灌木和各种地被为主,并配以置石、小品等,丰富道路景观。宅前小路宅间小路6.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露天停车场绿化停车场绿化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周界绿化要较密集排列种植灌木和乔木,乔木树干要求挺直;车场周围也可围合装饰景墙,或种植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车位间绿化带由于受车辆尾气排放影响,不宜种植花卉。为满足车辆的垂直停放和种植物保水要求,绿化带一般宽为1.5-2m左右。地面绿化采用混凝土或植草砖铺地。种植耐碾压草种,选择满足碾压要求具有透水功能的实心砌块铺装材料。小游园组团宅间绿地组团绿地—儿童活动空间组团绿地中的儿童活动场地组团绿地中的儿童活动场地组团绿地—老人活动空间宅旁绿地包括宅前、宅后、住宅之间和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在居住区中分布最广,是居住区中最常用的休息场地。宅间绿地是居民每天必经之处,同时宅旁绿地在居民日常生活视野之内,便于邻里交往,便于学龄前儿童安全地游戏、玩耍。4.宅旁绿地规划设计宅旁绿地—植物种类多样化宅旁绿地宅前绿化宅间绿地宅前绿地居住区绿地设计第六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项目四模块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模块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要求项目四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组成和规模二、居住区用地构成三、居住区绿地类型四、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一、居住区组成和规模

在我国,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分级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二、居住区用地构成1.住宅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用地4.公共绿地5.其他用地三、居住区绿地类型1.公共绿地2.宅间绿地3.公建附属绿地4.道路绿地四、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1.绿地率2.绿地覆盖率3.建筑面积毛密度第二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要求1.系统性原则2.可达性原则3.亲和性原则4.实用性原则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基本要求成为居民休息和交往的理想场所充分发挥绿地的卫生防护功能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第三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前的调查二、居住区各组成绿地设计三、居住区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前的调查1.居住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调查。2.居住区所在地的社会条件调查。3.居住区用地现状调查。4.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二、居住区各组成绿地设计

是居住区中规模最大、服务最广的中心绿地,一般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m,常与居住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