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抗生素选择讲稿.ppt

发布:2017-11-21约1.25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巴山医药论坛 儿科临床抗生素的选择 武汉市儿童医院 董宗祈 抗生素讲述的回顾 药效学/药动学= PD/PK=Pharmacodynamics / Pharmacokinetic Tmax/h:平均达峰时间/小时 Cmax:平均血药浓度 AUC24: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面积) MIC50和MIC90=最小抑菌浓度 MBC=最小杀菌浓度 AUC24/MIC≥75,(100-125) Cmax/MIC≥8,(8-10) 浓度依赖型抗生素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抗生素持效时间 超过MIC的时间(TMIC)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 交叉过敏反应 给药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 不良反应的预防 MPC=在接种细菌量为10×10CFU/ml的琼脂平板上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抗菌素浓度即为MPC;以MPC为上限,MIC为下界,这一浓度范围为MSW 抗菌药物的防突变浓度:血药浓度MPC时可限制突变耐药株的产生,临床疗效好 细菌突变选择窗:血药浓度在MSW范围内时,敏感菌株受抑制,突变耐药株仍可繁殖。血药浓度MIC时,整体细菌继续生长繁殖,同时促进新的突变耐药株产生 一、抗生素选择的历史回顾及问题 “选择”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 50年代以及其以前的基本用药几乎都是磺胺类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没有选择余地 60~70年代的基本用药是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物,选择余地有限,上述药物几乎用于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造成了黄牙、耳聋、耐青霉素等副作用 这个阶段做医生比较简单 80年代半合成青霉素类增加,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国问世,氨基糖苷类的品种也大大增加,出现了耐苯唑西林问题 90年代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诱导了耐药菌株,出现了三大问题 ①革兰阴性菌中ESBLs问题; ②肠球菌、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问题; ③其他菌耐药问题,如耐红霉素(阿奇霉素) 耐药菌株的存在,已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类别 ⑴固有耐药 (intrinsic resistance) 由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 如: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耐药 链球菌属对庆大霉素耐药 嗜麦芽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白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 ⑵获得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通过质粒介导或染色体介导发生变异获得耐药 ⑴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水解酶,改变抗生素结构使其灭活,该酶类已达300余种 ⑵细菌对抗生素能阻止进入细菌或将其快速泵出,如β-内酰胺类、氟喹酮类和氨基苷类靠膜孔蛋白进入G-细菌,而绿脓杆菌缺乏D2膜孔蛋白,使亚胺培南、氟喹酮类和氨基苷类耐药 ⑶药物作用的细菌细胞壁发生改变,使细菌对该抗生素不再敏感,但仍 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⑷细菌产生了新的靶蛋白 (PBP1-5) PBP1A、1B,PBP2A、2B、2X,PBP3A、3B 细菌产生的水解酶-β内酰胺酶 丝氨酸β-内酰胺酶 金属β-内酰胺酶 B组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酶) [IMP-1] 了解抗生素的靶目标和治疗失败后的对策 青霉素(无效时,说明可能产青霉素酶) 广谱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益萨林),海他西林,匹氨西林,美坦西林,酞氨西林,巴坎西林,依匹西林,环己西林,呋脲苄西林(呋新西林),氨苄西林+氯唑西林(爱罗舒、氨络新、安络新)(耐药菌)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新青霉素II,氯唑西林,甲氧西林,来夫西林(欣轻三),异恶唑青霉素(无效时,说明可能产耐甲氧西林酶)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哌拉西林 羧苄西林 替卡西林 磺苄西林 森西林 呋苄西林 呋洛西林 阿帕西林 阿洛西林(阿乐欣) 福布西林(布伯) 美洛西林(诺美、力扬、欣多林) (无效时,说明可能为耐药菌) 抗G-菌青霉素: 美西林 匹美西林 替莫西林 (无效时,说明可能为产ESBLs耐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