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录井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三篇) .pdf

发布:2024-11-27约6.6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质录井作业的一般安全要求

地质录井队随钻井队搬迁过程中,地质房内禁放易燃易爆物品、

所有物品应固定牢靠,吊装、吊放时注意安全,应有专人押运;电热

器、烘样岩屑)烤箱应距墙壁0.2米远,周围禁放易燃物品,烘样烤

箱电源线应单独连接;简易钻时装置安装时,地质人员上井架应事先

与当班司钻联系好;简易钻时装置测绳两端应卡牢,测绳不得与井架

相摩擦,与电源线间距不小于0.5米;当发生井喷时,应按钻井施工

单位的统一指挥,及时关闭所有录井用电,灭绝火种,保管好各种资

料;在新探区、新层系及已知含硫化氢地区录井时,应进行硫化氢监

测,并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地质录井人员应及时向钻井队提出地质

预告和通报异常情况。

1.岩屑录井

钻头破碎的岩石,叫做岩屑或钻屑。它们随泥浆返到井口,被振

动筛筛出,地质录井人员将岩屑冲洗干净,摊开晒干或放人烘箱烘

干,然后进行一一观察、描述,最后把所取岩屑都分别装入专门的袋

子,标明井号及井深,收集起来。对在一个新的地区的探井中取得的

钻屑,还要永久保存。这就是岩屑录井。

有油的岩石,与其他岩石在仪器下表现颜色不一样,仔细观察岩

石,可以发现油层。即使在这口井中没有发现石油,通过对岩屑的研

究,还可以把全井的地层出现顺序、岩性变化、具体层位的深度与厚

度等问题搞清楚,有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

含油岩屑怎样鉴别?一般来说,含油饱满的砂岩岩屑,呈现出油糊

糊的球状砂粒,很有点像红糖粒那样。由于这种岩屑的颜色突出,相

第1页共10页

对地比较容易发现。但有的岩屑含油比较差,在很小的岩屑上也只是

呈现出斑斑点点的含油,容易被忽视。由于油质的关系,有的含油岩

屑像在油中浸泡过,带有油浸的光泽,但不呈现红糖似的颜色,这也

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认识它。石灰岩的岩屑要比砂岩岩屑小得多,一

般呈片状,大小比较均匀。含油的石灰岩岩屑也只呈油浸光泽,其他

现象肉眼很难发现。对这些难以辨认的可疑的含油岩屑,也可用荧光

灯来照射,若是呈现浅黄、黄、亮黄、棕或棕褐色的荧光反射特征,

表明是含油岩屑。并且根据反射荧光的颜色深浅,可以初步判断油质

的好坏。色浅(如浅黄、黄、亮黄色)的油质轻,质量好;色深(如棕、

棕褐色)的油质重,相对比较差。除荧光鉴别方法外,还可用氯仿溶液

浸泡岩屑,如果岩屑含油,氯仿能把其中的油质溶解出来,然后进行

观察对比,判断其是否真的含油。

岩屑录井时地质人员操作应注意:捞取岩屑,上下梯子时应注意

安全,要有良好的照明设施;洗、晒砂样的场地应平整和方便操作;

使用烘样烤箱烘干岩屑时,应先检查烘样烤箱外壳接地是否可靠。

2.钻时录井

钻时录井是通过记录钻穿1米地层所需要的时间(分钟),来观察

和研究地下地层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

在钻井过程中,各种岩层的可钻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岩层每米钻

时高达数小时,甚至十多小时之久,而有的疏松的砂岩岩层,往往只

需要一两分钟,有时不到一分钟,钻头好像进了豆腐渣一样。

我们知道,一般含油岩层孔隙大、裂缝较多,比较容易钻,所以

钻时就小。而油层上面的盖层则因为比较致密,孔隙小、缝隙比较

少,钻时就比较大。一旦在钻进时发现钻时明显变小,就要分析原

第2页共10页

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突然钻进油气层或其他层位而发生事故。

比如:钻到一个大的裂缝时,泥浆都漏掉了,这样就有可能发生事

故。再如:由于钻时小,钻速快,钻进油气层较深,泥浆未得到及时

处理,由于油层压力大,容易引起“井喷”,有可能出大问题。

钻时录井应注意:丈量钻具、管具长度时应注意防碰撞、防碾

压、防跌倒;钻具、管具上下钻台时,录井人员应远离钻台大门坡道

15米以外;上钻台应戴好安全帽,划方人(方钻杆在转盘面以下长度)

时,应站在转盘面以外;收集泵压、排量等数据时,录井人员不应接

近泥浆泵皮带轮或站在泥浆泵安全阀泄流方向。

3.泥浆录井

人们常用“泥浆是钻井的血液”来形容泥浆在钻井作业中的重要

性。钻井泥浆对保证安全钻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泥浆的主要功能

是:清洗井底,携带钻头破碎的钻屑到地面,冷却钻头和钻柱,形成

附着在井壁上的泥饼来保护井壁,利用自身液柱重量平衡地层压力,

传递水功率给钻头等等。当钻井开始以后,泥浆就日夜不停地在循环

着。泥浆录井,就是观察记录泥浆在循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