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 +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2-09约3.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清平乐

任务一:

走近词人

理解大意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代表作有《清平乐·春归何处》《晚楼闲坐》等。

走近词人

清平乐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jìmò

huàn

zōng

zhuàn

qiángwēi

词牌名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上片

清静

寂静

春天来去的踪迹

呼叫、喊

大意: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下片

大意: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鸟婉转地鸣叫

懂得

理解

风势

凭借

任务二:

层层深入

体悟词情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

惜春

2、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自行寻春

请人唤春

询问黄鹂

3、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徽宗崇宁二年,党祸四起,黄庭坚被除名,被押在宜州。此送春词作于被贬宜州的第二年。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直接

原因

深层

原因

4、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拟人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表现在:

通过这些词语,赋予了“春天”人的情感。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4、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作用:

5、词人的感情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春归无行路

若有人知

问取黄鹂

无人能解

寂寞伤春

春无踪迹

假设希望

更加失望

最后希望

彻底失望

觅春

思春

伤春

6、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

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

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片

惜春

下片

伤春

不知不觉中过去

无踪影可以追寻

谢谢

()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庭坚。

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春天总是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诗人最爱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