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人教版高中物理精讲精练必修3第15讲:实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3-21约2.01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5讲:实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考点梳理】

考点一:伏安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考点二:伏阻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考点三:安阻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考点梳理】

考点一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实验器材: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电流表用0.6A的量程,电压表用3V的量程,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接入电路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U值,填入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4.实验数据处理

(1)列方程组eq\b\lc\{\rc\(\a\vs4\al\co1(E=U1+I1r,E=U2+I2r)),解出E、r,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电源电动势E; ②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r.

5.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像时描点不准确.

(2)系统误差:

①方法a若采用甲图电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误差,电压值越大,电压表的分流越多,对应的I真与I测的差越大,IV=eq\f(U,RV).其中U-I图像如图乙所示.

结论:E测E真,r测r真.

方法b等效电源法

如图甲所示,E测=eq\f(RV,RV+r)E真E真,r测=eq\f(RVr,RV+r)r真.

②方法a若采用丙图电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误差,电流越大,电流表分压越多,对应U真与U测的差越大,UA=I·RA.其中U-I图像如图丁所示.

结论:E测=E真,r测r真.

方法b等效电源法

如图丙所示,E测=E真,r测=r+RAr真.

(3)电路选择:

①电源内阻一般较小,选图甲电路误差较小.

②当内阻已知时选图丙电路,此时r=k-RA,没有系统误差.

考点二安阻法测电动势和内电阻

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IR+Ir,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器材:电池、电流表、电阻箱、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数据处理

(1)计算法:由eq\b\lc\{\rc\(\a\vs4\al\co1(E=I1R1+I1r,E=I2R2+I2r))解方程组求得E,r.

(2)图像法:由E=I(R+r)可得,①eq\f(1,I)=eq\f(1,E)R+eq\f(r,E),可作eq\f(1,I)-R图像(如图甲),eq\f(1,I)-R图像的斜率k=eq\f(1,E),纵轴截距为eq\f(r,E)

②R=E·eq\f(1,I)-r,可作R-eq\f(1,I)图像(如图乙),R-eq\f(1,I)图像的斜率k=E,纵轴截距为-r.

4.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电流表有电阻,导致内阻测量不准确;(2)结论:E测=E真,r测>r真(r测=r真+rA).

考点三伏阻法测电动势和内电阻

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eq\f(U,R)r,电路图如图所示.

2.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电阻箱、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数据处理

(1)计算法:由eq\b\lc\{\rc\(\a\vs4\al\co1(E=U1+\f(U1,R1)r,E=U2+\f(U2,R2)r)),解方程组可求得E和r.

(2)图像法:由E=U+eq\f(U,R)r得:eq\f(1,U)=eq\f(1,E)+eq\f(r,E)·eq\f(1,R).故eq\f(1,U)-eq\f(1,R)图像的斜率k=eq\f(r,E),纵轴截距为eq\f(1,E),如图.

4.误差分析

(1)误差来源:电压表有内阻,干路电流表达式不准确,导致电动势测量不准确;(2)结论:E测<E真,r测<r真.

【题型归纳】

题型一:伏安法测电动势和内阻

1.(24-25高二上·河北保定·期中)“祖冲之”研究小组将一块电芯拆解出来,测量其电动势E和内阻r。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至最(填“左”或“右”)端。

(2)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将实验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系内描点作出U—I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图丙中标记为Ⅰ的图线是采用实验电路(填“甲”或“乙”)测量得到的。

(3)利用图丙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电源电动势E的准确值为,该电源内阻r的准确值为。(均已知)

【答案】(1)左

(2)乙

(3)U1

【详解】(1)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