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7.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7.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川教版(2018)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7.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1.引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介绍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应用及基本操作。
3.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包括软件安装、文件管理、多媒体播放等。
4.案例分析:分析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5.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应用多媒体信息的能力,提升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2.计算思维: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计算方法进行简化的思维习惯。
3.信息伦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计算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难点:
1.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同工作原理。
2.复杂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与高级功能操作。
解决办法:
1.采用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展示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分步骤讲解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练习。
3.针对高级功能操作,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4.安排课后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软件
-硬件资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摄像头、麦克风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教学视频、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现场演示、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提问方式开始本节课,例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多媒体设备?它们给你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后,我会简要介绍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
-我将使用PPT展示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接着,我会讲解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如图片编辑、音频剪辑和视频制作等,并展示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不断询问学生是否理解,并鼓励他们提问。
3.实践操作
-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实际操作之前讲解过的软件。
-学生将尝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简单的多媒体制作,如编辑图片、剪辑音频等。
-我会在教室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
-我会选择课本中的一个案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报告”,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将讨论案例中的关键点,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素材、如何组织内容等。
-我会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多媒体制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5.小组讨论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多媒体计算机在哪些领域有广泛应用?”和“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信息安全问题?”
-学生将分组讨论这些问题,并在讨论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答案。
-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给予反馈,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6.总结与拓展
-我将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的关键步骤。
-学生将进行一个小测验,以检验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最后,我会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7.课后作业
-学生需要在课后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个主题为“我的学校”的简短报告,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学生将被要求在下一堂课开始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过程。
8.反馈与评价
-在下一堂课,我将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遇到的困难。
-我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多媒体计算机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趋势和重要里程碑。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详细讲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医疗、广告等行业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软件的高级功能:深入探讨专业多媒体软件的高级功能和操作技巧,如AdobePremiere、Photoshop等。
-信息伦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