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发布:2025-01-21约1.86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留置尿管导致尿路感染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导尿的定义和适应症;导尿管的选择

橡胶导尿管和硅胶导尿管

普通导尿管及气囊导尿管

F8-F22号导尿管

三腔尿管和双腔尿管

前列腺进尖头导尿管

带有内芯导尿管;;尿路感染;为什么我们突然对留置导尿如此关注?;随着外科切口感染率的不断下降,尿路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相对增加。使这一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原因分析;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有直接关系

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当天插尿管发生尿路感染占4.1%,留置导尿管

3、7、11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1%、26%、72%;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

;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尿路感染的危险越大

因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造成的交叉感染也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明显增多

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不但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而且还可以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引发二重感染;Preventionisthebestmedicine!

医学的最高境界是预防!;;对留置尿管的病人,采用密闭式连续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

密切观察引出尿液颜色的变化和其他感染征象;合理使用抗生素;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插管后的预防措施(1);插管后的预防措施(2);插管后的预防措施(3);间歇性导尿的意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ICC;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置入血管类型;发病机制

;病原菌;流行病学;计算;计算;诊断标准:确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诊断标准:拟诊;

血培养;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导管及穿刺部位:

尽量使用单腔导管(不常规推荐抗生素涂层导管);

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兼顾导管的用途和留置时间---

如果拟留置导管的时间短于5~7d,颈内静脉因其发生机械操作并发症率最低而适宜选择。

应用超过5~7d的导管,考虑选择锁骨下静脉,其??有相对低的感染率。

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营养时应考虑选择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其感染率相对较低;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3、其他预防措施

;医院复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部分;1.共性部分;检查扣分标准;现场检查每个科室,1个科室、部门

不符合要求扣1分。;;;检验科:(门诊部)

(1)采血一人一针一巾一带,止血棉直接放入医疗废物容器;

(2)高危废弃标本须就地无害化处理;

(3)定期向相关部门反馈主要致病菌及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

消毒供应室:

(1)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灭菌物品符合要求;对灭菌后质量有检测及工作质量监控措施;

(2)无菌包符合要求,无菌物品存放有序;

(3)消毒员必须经培训后上岗。;;检查扣分标准;(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检查扣分标准;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临床科室检查基本材料;

现在开展工作应该注意:

1.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和法定传染病病例登记报告按照医院原制度执行。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按照院感字[2010]3号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3.ICU、NICU、PICU、CCU等医院感染管理按照2010年1月29日医院下发的“关于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认真执行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相关控制措施”的通知执行。

4.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或指南请按照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执行。

5.科室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医院通知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为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