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实主义文学特征.pdf

发布:2020-09-06约5.0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以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对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理解 19 世纪 30 年代,现实主义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之后波及俄 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高尔基称之为 “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 是现实主义传 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 19 世纪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也造就了 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每种文学思潮的出现都有着各方面的因素, 现实主义思潮也不例外。 现实主 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 年法国爆发“七月革 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 1832 年英国实行了实行了议会改 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 是西欧资本 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主义的彻底胜利, 导致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随之转变。 金 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或唯一尺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 于是务实, 追 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形成, 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 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这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自然科学与哲学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9 世纪的自然科 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突出的是细胞学说、 能量转化说和进化论三大成就。 作者 们以研究者的姿态, 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进行文学创作, 把自然科学 成果用于文学创作。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 学,以及空想社会等都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的 “摹仿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细节的描 绘,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和描摹大自然的细致入微都被纳入到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视野中, 在上述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 潮,尽管流行的范围很广, 时间也有先后, 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特 征。 在思想特征上, 第一, 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 为人们 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巴尔扎克在写 《人间喜剧》时宣称: “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他力求 “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他的《人间喜剧》是 19 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 他善于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内 容丰富,规模宏伟,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反映的生活画面 非常广阔, 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各个领域甚至是某个角落的生活, 都在其中得 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现。《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和“哲学 研究”三大部分,而“风俗研究”又被按照不同场景分类为“私人生活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 和 “乡村生活场景”六部分。 在 《人间喜剧》中,作者塑造了许多场景, 有农村、 街道和沙龙内室等等, 作者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