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ppt

发布:2025-01-26约6.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代谢综合征的判断(WHO—1999)同时伴有以下胰岛素抵抗特点2项或2项以上时,可以判别为代谢综合征。IGT,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钳夹试验);动脉血压≥140/90mmHG;血浆TG升高≥1.7mmol/L,和/或HDL-C降低(0.9mmol/L男),(1.0mmol/L女);中心性肥胖;(whr男0.9,女0.85和或ibm30微蛋白尿;其它:高尿酸血症、凝血-抗凝机制异常。X综合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高血压甘油三酯中央性(中心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肥胖葡萄糖耐量低减?细胞功能异常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血管病变胰岛素原及胰岛素原样分子与心血管病变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有可能是“高胰岛素原血症”而“低胰岛素血症”。01虽然胰岛素原样分子降低血糖的作用较弱,但是,它可以有前面所提到的胰岛素其它生物作用,即对动脉血管壁产生影响、引起高血压促进VDL、PAI-1合成等。02胰岛素原样分子水平与心血管病变危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03糖尿病患者中,由高胰岛素血症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胰岛素原血症所导致的。04节省基因表型假说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性升高宫内或者儿童期早期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细胞质量及血管供应中央(中心)性肥胖骨骼肌血管供应减少肾脏质量或者血管供应肝脏内代谢异常高血压葡萄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出现凝血倾向引起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01糖尿病02高血压03血脂异常04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高血压内皮细胞损伤血脂异常葡萄糖耐量异常微量白蛋白尿Lp(a)PAI-1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性升高遗传因素Na+/H+泵活性(高血压)血管基底膜更新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肪代谢异常环境因素宫内或者儿童期早期营养不良肥胖易感因素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01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死亡率比非糖尿病者高2-4倍02脑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03糖尿病患者发生间歇性跛足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3倍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可以影响患者的心肌功能,出现糖尿病心肌病变,表现为心力衰竭,或者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组织学改变为:心肌微血管狭窄以及间质纤维化。在细胞水平表现为:钙离子通道及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心肌细胞的肥大以及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非糖尿病者一致,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力衰竭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糖尿病患者在发生脑中风后,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下肢动脉病变可以使患者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的症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心肌梗塞: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与非糖尿病者一致。通过胰岛素治疗,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7-10mmol/L,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梗后的死亡率。01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非糖尿病者一致,主要是使用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如果患者使用低剂量髓袢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建议尽早使用ACEI。01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变发生率在女性更明显↑缺血性中风危险性↑3.8倍东方人比西方人脑血管病更突出DM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易发生再发脑梗塞缺血性病变﹥﹥出血性与大脑功能障碍关系无症状脑梗塞突出DM脑血管病的临床特征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特点强调代谢状态的全面控制、达标饮食01运动02体重BMI﹤2503戒烟04生活方式的干预AB1型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饮安排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A2型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B饮食治疗215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休息时25~30kcal/(kg·d)重体力劳动40kcal/(kg·d)以上4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kg·d)3轻体力劳动30~35kcal/(kg·d)制订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