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docx
PAGE
1-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流失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近年来国企人才流失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一线骨干和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某大型国企为例,2019年至2021年,该企业共流失技术骨干50余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超过30%,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国企普遍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岗位人员过剩,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岗位和关键管理岗位人才短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以某制造业国企为例,其生产一线员工占比高达70%,而研发和技术管理岗位员工仅占10%,这种不均衡的人才结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3)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一方面,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员工的长期发展和个人成长。以某电力国企为例,该企业员工平均薪酬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0%,且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度不高,使得员工工作动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产生首先与国有企业特殊的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时期,国企承担着社会责任,员工福利保障较为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原有的福利优势逐渐减弱,而市场化改革又使得国企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例如,某国企在改革初期,由于薪酬福利不具竞争力,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向私营企业。
(2)国企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决策机制上,国企往往存在管理层级过多、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同时,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影响了员工的公平竞争。据调查,某国企在2018年至2020年间,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导致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
(3)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应用,也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部分国企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员工个体差异和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员工满意度不高。以某电信国企为例,其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0%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表示满意,而60%的员工认为企业缺乏个性化关怀和职业发展机会。
三、提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首先,国企应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包括简化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以某钢铁企业为例,通过精简管理层级,将管理层级从原来的五级压缩至三级,提高了决策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同时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
(2)其次,优化薪酬福利体系,提高国企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具体做法是,根据市场薪酬水平,合理调整员工薪酬,确保其具有吸引力。同时,建立多元化的福利体系,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支持等,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例如,某国企在2019年对薪酬体系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员工薪酬水平,同时增加了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福利项目,员工满意度显著提升,人才流失率降低了20%。
(3)此外,国企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关注员工个体差异和职业发展规划。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个性化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参与职业规划,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某能源企业为例,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绩效管理工具,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企业整体绩效提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