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公司前期采购管理模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汽大众公司前期采购管理模式
第二章一汽大众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一汽大众公司发展简介
一、一汽大众公司的建立
1991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
营成立了一汽大众公司汽车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37.1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60%的股份,德国大众占40%的
股份。一汽大众公司自1991年2月6日正式成立后,经过5年建设,
公司于1996年7月全面建成。97年8月19日,一汽大众公司15万辆
轿车工程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
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
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日获得ISO14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1年、2002年,公司连续被美国著名杂志
《财富》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企业”。2002年,公司荣获“中国
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之首的荣誉称号。
一汽大众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按经济规模起步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
地。公司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年产33万辆整车、30多万台发动机
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目前,一汽大众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1.
辆/人年,达到国际汽车工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汽大众公司含销售公
司、两个生产厂、12个部门和3个直属科,现有正式员工约7700人
其中管理人员约为1600人。
公司的产品是引进德国大众的捷达、高尔夫等系列处于黄金档次的
普及型轿车,其年销量14次在德国、6次在欧洲位居第一。捷达轿车
在国内曾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称号,并创造
了60万里无大修的惊人纪录。奥迪200轿车于1996年并入公司生产,
其电控多点喷射系统和可变进气管等多项先进的结构和设计,使该产品
具有强劲的动力性,优越的经济性,超群的低噪音、良好的排放性,是
公务用车的理想选择。
一汽大众公司成立以来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在一汽集团,一汽大众
公司销量、利润贡献度最大;在大众集团,一汽大众公司劳动生产率增
长率和人均利润率名列前茅,一汽大众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实力强大、
效益卓著的企业。”经过快速发展,一汽大众公司生产、销售每年都以
30%~50%的速度递增,累计向国家上交的税金已大大超过建厂投资。二、公司的规模化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建设,捷达和奥迪轿车的品牌形象已经在业内
外人士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今,经过不断地
发展壮大,一汽大众公司目前已经从当年的单一产品发展到目前的高档
轿车如奥迪系列、中档车如宝来、高尔夫系列、低档车如捷达等产品齐
全的大型轿车工业基地,产量也从当年的年产1万辆到目前的35万辆。
见图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汽大众公司提出了“一个中心,六个支撑点”
经营指导方针。即一个中心是以用户满意为中心;六个支撑点是继续保
持中国轿车市场技术领先的地位;使一汽大众公司产品及质量与国际水
平同步;成本达到国际水平;创造中国最佳的营销网络;营造员工最具
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实现中外方最佳合作交流。
在一汽大众公司最新的经营计划中,决定加速轿车二厂的建设速
度,在未来十年内全面引进德国大众PQ35平台车型,车型包括开迪、
宝来A5、高尔夫A5、奥迪A3和FUTURE B6,到2006年将要达到67
万辆的生产能力并逐步达到100万辆的中大型规模,企业在逐步壮大,
见图2。同时,经过十多年发展,一汽大众公司当今面临的政治、经济、
社会诸方面环境与十多年前大不相同,在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的同时,
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近年来轿车进入家庭的呼声越来越
高,市场压力越来越大;而材料成本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涨价和投资数
额的攀升所导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8
为提高工作效率,公司还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R3计算机管理系
统应用到生产、营销、财务、物流等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公司提出
了“成本是第一信号”,全面强化企业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公司明确规
模化要同信息化相结合,全面启动了“面向未来流程”,大力强化信息
系统的建设,向订单生产、销售的柔性模式过渡。
企业未来为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辉煌的业
绩,就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和组织结构,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指引下,增
强自主开发能力建设,快速形成自主开发体系,继续保持在中国汽车市
场的技术和研发领先地位,同时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使成本控制与国
际接轨,为一汽大众公司加入到国际汽车大循环并在其中起到关键一环
创造条件。
第二节一汽大众公司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一、采购管理模式简介
我们主要从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两方面介绍一汽大众公司采购管
理模式。
1.采购部门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决定着部门的职能。一汽大众公司成立初期的发展规划和
当时的采购环境决定着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