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运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运作分析
2
第一章国内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国内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现状
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的龙头行业,其发展与变革,始终对全球经济
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由于汽车工业本身产值规模较大,与前向、后向
产业关联程度较高,它的发展会影响和带动一些其他相关的产业,如
钢铁、化工、橡胶、塑料、机械、电子等行业,从而促进一个国家的
经济增长。
汽车工业产业链相对较长、关联性相对较紧密,是具有大规模协
同特征的一个产业结构,它需要有设计研究、各级供应商、部件的配
套、汽车的总装、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及物流运
营服务等一系列的协同作业。在当今社会,已经没有哪家汽车企业能
够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零部件生产、整车装配到最终把汽车送到客
户手中、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这说明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大量
协作生产和具有广泛服务网络的行业。所以,分散的、单一企业的制
造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工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缺少整个行业
间的协同运作与供应链上的预见性与快速响应性。同时,在生产企业
内部、特别是整车的生产组装,由于产品客户化不断增强和市场变化
加剧,需求的不确定性、供给的不稳定性以及在混流生产中的约束问
题等,也需要由具有优化排产与排序功能的供应链计划系统来完成。
在汽车行业的上游,采购成本已占到企业总支出的大部分份额,
能否优化采购业务、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降低采购成本,
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时,在新车型的设计上,中国汽车企业
的自主开发与自有品牌的建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企业在供应链的上游一直没有优秀的解决方案与信息化管理工具来优
化采购与设计环节,因此存在着采购基础结构与采购业务不合理,设
计过程缺乏约束,设计、采购与制造业务间缺少协同,与供应商之间
没有建立共赢的伙伴关系,没能在产品设计的早期融入供应商的资源
等现象。这些都导致了产品总成本的增高、批量生产的时间加长、投3
放市场的周期增多、库存增大或缺货断档和缺少供应链上的可预见性
等问题。
综合起来,国内汽车厂家供应链管理方面有以下一些难题:
一、公司运行成本过高;
二、库存水平过高;
三、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冲突;
四、目标重构;
五、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太长;
六、受价格和汇率的影响较大;
七、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面临着以上这些问题,国内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应该进行变革:
一、企业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
二、企业要转变思维模式,从纵向一维空间思维向纵-横一体的
多维空间思维方式转变;
三、企业要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的经营思想,向与供
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转
变;
四、企业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保持信息沟通渠
道的畅通和透明度;
五、所有的人和部门都应对共同任务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去除
部门障碍,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
六、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第二节一汽-大众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一汽-大众的企业管理与运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供
应链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的影响。一汽-
大众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
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供、产、销是企业的基本活动,
但在一汽-大众的运作模式下基本上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供、产、销
系统没有形成“链”。
二、部门之间存在障碍,系统协调性差。企业和各供应商没有协
调一致的计划,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4
最优。激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
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
三、信息系统落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
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
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
集成起来。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评
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五、与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
期效益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
基础。市场形势好时经销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又企图将损失
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一汽-大众很难一下子从传统的纵向发展
管理模式很快转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来。
现代企业的业务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优秀的企业都把主要精力
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并与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将非关键业务转由其他企业完成。现在行业的领头企业在越来越清楚
地认识到保持长远领先地位的优势和重要性的同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