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第十四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相关事宜-Southeast.docx
PAGE
1-
东南大学第十四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相关事宜-Southeast
一、竞赛背景与目的
(1)东南大学第十四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四个春秋。作为国内知名高校的东南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次竞赛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对机械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此次竞赛正是为了响应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推动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创新设计人才。
(2)竞赛自举办以来,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历届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份的数百支队伍报名参赛,参赛人数超过千人。这些参赛队伍涵盖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我国高校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广泛兴趣和扎实功底。在往届竞赛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智能机器人、环保设备、医疗辅助设备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也为我国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本届竞赛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竞赛要求参赛队伍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环保性的机械设计项目。在竞赛过程中,评委将重点关注作品的创新性、技术含量、实用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届竞赛,我们期望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热情,促进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二、竞赛组织与安排
(1)东南大学第十四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的组织工作由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牵头,联合校内其他相关学院以及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竞赛筹备阶段,成立了由校内教授、企业专家组成的组委会,负责竞赛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和协调工作。为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组委会制定了详细的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并对参赛队伍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
(2)竞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阶段,参赛队伍需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实物模型,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选拔出优秀作品进入复赛。复赛阶段,参赛队伍需现场展示实物模型,进行口头答辩,评委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评分。决赛阶段,入选决赛的队伍将在现场进行最后的实物展示和答辩,争夺最终的奖项。据统计,本届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的300余支队伍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30支队伍进入决赛。
(3)竞赛期间,组委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担任评委,确保评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为了提升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组委会还安排了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参观学习等活动。例如,在赛前培训环节,组委会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为参赛学生讲解设计理念、技术规范和项目实施技巧。此外,决赛期间,组委会还组织了现场观众互动环节,让更多师生有机会了解竞赛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通过这些精心安排的活动,本届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机械创新设计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参赛规则与要求
(1)参赛队伍需符合以下条件:参赛者应为东南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且参赛队伍成员不得多于5人。每支队伍需指定一名队长,队长负责与组委会沟通及协调队伍内部事务。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参赛报名表、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实物模型照片。项目设计说明书需详细阐述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创新点及预期效果,实物模型照片需清晰展示作品的外观、结构和功能。根据往届经验,参赛队伍在提交报名材料时,应确保所有内容完整、准确,以避免因材料不全或错误导致的参赛资格取消。
(2)竞赛作品需遵循以下要求: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环保性和可行性。创新性要求参赛队伍在作品设计过程中,能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用性要求作品能够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发挥作用,具有推广价值;环保性要求作品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可行性要求作品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具备实施条件。为确保作品的创新性,组委会将对参赛作品进行查重,查重率超过规定比例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以往届为例,查重率要求为不超过20%,查重工具采用国内主流查重软件。
(3)参赛队伍在决赛阶段的现场展示需遵循以下规定:现场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包括实物展示和口头答辩两部分。实物展示要求参赛队伍将作品放置在指定区域,展示作品的外观、结构和功能;口头答辩环节,参赛队伍需向评委阐述作品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创新点及预期效果,回答评委提问。为确保比赛的公平性,现场展示和答辩环节将进行全程录像,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此外,组委会将对参赛队伍的现场表现进行评分,包括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