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1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docx

发布:2021-05-27约1.88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PAGE 7 附件1: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题目 《变参数桥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 命题背景 从小桥流水,到跨越大江大河的生命线工程,桥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桥梁的结构形式多变,从“架梁为桥”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到“长虹卧波”的拱桥,到有“钢铁琴弦”之称的斜拉桥,再到享有“跨度之王”美称的悬索桥,伴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桥梁的建造和设计不断挑战极限。回顾中国桥梁的历史,我们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却也曾远远落后于他人,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工程师们却从未停下脚步。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仅公路桥梁就已超过80万座,高铁桥梁总长达1万余千米,它们跨越高山大川、连通城镇村庄,共同构成了一座960万平方千米的“桥梁博物馆”。 本届赛题以承受竖向静力和移动荷载的桥梁结构为对象,通过在赛题中加入部分待定参数,赋予赛题更多的灵活性,同时增加现场设计环节,强调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要求。分区赛如采用本套赛题,可在分区赛赛题中对部分或全部待定参数进行调整和删减,适当降低赛题难度。 模型要求 图1 图1 模型轴测示意图 要求在比赛现场设计制作一座桥梁,承受分散作用的竖向集中静荷载以及桥面移动荷载。在确保模型安全的前提下,还需要对模型的变形进行控制。模型轴测示意图见图1。 模型的边界条件 模型加载装置平面及立面图如 REF _Re\r \h 图2所示。 (a)加载装置平面图 (b)加载装置立面图 加载装置 (单位:mm) (图中各加载点砝码数量和支座标高以比赛现场确定的参数为准,此图仅为示意) 桥岸 如 REF _Re\r \h 图2所示,桥梁模型的两端分别连接出发桥岸和到达桥岸。作为移动荷载的铅球从出发桥岸滚动上桥,从到达桥岸离开桥面。定义出发桥岸内侧立面为轴线 = 1 \* GB3 ①,达到桥岸的內侧立面为轴线 = 4 \* GB3 ④,两个桥岸的平面投影均以轴线 eq \o\ac(○,B)为对称轴。轴线 = 1 \* GB3 ①与轴线 = 4 \* GB3 ④之间的间距为1210mm。 出发桥岸和到达桥岸宽度均为79mm,长度均为110mm,由4mm厚钢板弯折而成,顶面标高为±0.00。 在出发桥岸设置如 REF _Re\r \h 图3所示的弧形滑轨。滑轨的外侧圆弧半径为400mm,由两根截面为15mm*10mm的弧形钢棒组成,钢棒之间的净距间距为71mm。 到达桥岸设置如 REF _Re\r \h 图4所示,在达到桥岸处设置向下弯曲的轨道( REF _Re\r \h 图4a),引导铅球落到位于地面的海绵缓冲垫上。 (a)正立面图 (b)俯视图 (c)侧立面图 出发桥岸详图 (a)正立面图 (b)俯视图 到达桥岸详图 = 2 \* GB3 ②轴支座 如 REF _Re\r \h 图2所示,在轴线 = 1 \* GB3 ①的右侧55mm处设置轴线 = 2 \* GB3 ②。允许在轴线 = 2 \* GB3 ②的左右两侧各50mm范围内设置桥梁支撑结构,实现模型与 = 2 \* GB3 ②轴支座之间的连接。 = 2 \* GB3 ②轴支座为60*60mm截面铝型材,长280mm。 两个 = 2 \* GB3 ②轴支座对称布置在 eq \o\ac(○,B)轴线的两侧,纵轴分别位于 eq \o\ac(○,A)轴和 eq \o\ac(○,C)轴,相距600mm。两个 = 2 \* GB3 ②轴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分别位于横向轴线 = 2 \* GB3 ②轴和纵向轴线 eq \o\ac(○,A)轴、 eq \o\ac(○,C)轴的交点,两个 = 2 \* GB3 ②轴支座具有相同的顶面标高(V1=-160mm)。 = 3 \* GB3 ③轴支座 如 REF _Re\r \h 图2b所示,在轴线 = 2 \* GB3 ②、 = 4 \* GB3 ④之间设置轴线 = 3 \* GB3 ③。轴线 = 3 \* GB3 ③与轴线 = 2 \* GB3 ②的距离为L,L的取值范围为640mm~950mm,其具体数值由各参赛队自主确定。允许在轴线 = 3 \* GB3 ③的左右两侧各50mm范围内设置桥梁支撑结构,实现模型与 = 3 \* GB3 ③轴支座之间的连接。 如 REF _Re\r \h 图2a所示,两个 = 3 \* GB3 ③轴支座对称布置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