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用法.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军惊而坏都舍 ;2.何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二者之为,何哉?
徐公何能及君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3、乎;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疑乎是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乃】?;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5.【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其然乎?其不然乎?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示赵弱且怯也
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若属皆且为所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7.【若】 ;(一)动词,像,好像;如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假如”等。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何】怎么样。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8.【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父去(离开)里所,复还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9.【为】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0.【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且焉置土石?
犹且从师而问焉
割鸡焉用牛刀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11.【也】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着(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5、表示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带领”“率领”。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 (成语)
②夜以继日 (成语)
③秋以为期 (《诗经?氓》);(二)连词。用法和“而” 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三)助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