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2).doc
综合素质笔记
考情概况:
教师资格证考试卷面分满分150分。最终成绩折算成120分,70分及格。
-以下是历年考试的题型和题量。
题型
题量
每题分值
总分
合计
单项选择题
29
2
58
—150—
材料分析题
3-
-14
42-
写作题
1
50
50
单选题的出题分布见下表,材料分析题前2道主要考察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最后一道是阅读理解,中学难度。写作题一般是材料作文,要写与教育相关的。综合素质考试内容,共分5个章节。每年考试各个章节的题型、题量保持不变。具体分布如下:
第一章
职业理念
只考4道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三观必考!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
只出8道选择题。熟读+做题即可。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
只考4道选择题和1道材料分析题。必考!
第四章
文化素养
只出9道选择题,不建议复习。
第五章
教师基本能力
只出4道选择题,1道阅读理解和作文。作文是重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重点掌握三观内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选择、材料题必考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
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机践、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会学生知识”转向“转会学生学习”
3.“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题要点必须背!!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互补性—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公正:
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第三节教师观教师观要点:必背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学生发展
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本部分内容只考8道选择题。多做练习、熟读即可。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六法一纲要)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