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ppt

发布:2025-01-01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消亡边界红色:生长边界板块构造学说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科迪勒拉山系马里亚纳海沟阿尔卑斯山脉亚洲东部岛弧喜马拉雅山脉地壳运动留下的“足迹”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1、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一)褶皱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常见形态:连绵的山体代表: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安第斯山脉背斜和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相反。(最根本的判断方法)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0102老03新04课堂练习logo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1、试判断甲和乙,何处为背斜,何处为向斜?并说明理由。2、试用实线(表示存在的地层)和虚线(表示缺失的地层)将地层连接起来。一般方法是根据岩层的形态,如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比较准确的方法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02判断背斜、向斜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比较准确的方法是什么?01(二)断层断层的形成:断层示意③形成的地貌断层形态相对上升岩块相对下降岩块大的断裂带构造地貌实例断块山或高地庐山、泰山、华山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裂谷、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庐山泰山汾河谷地华山北坡大断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