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docx
PAGE
1-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某一具体领域,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够熟练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英语,掌握英语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2)在学术研究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英语语言文学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原创性和理论价值的成果。这包括但不限于: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对语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对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等。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对已有理论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在实践中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拓宽学术研究领域。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遵守学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术训练,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创新能力。
(1)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文学史、语言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比较文学研究等,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开设高级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阅读能力。此外,通过专题研讨、文献综述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选修课程涵盖了英语语言文学各个分支领域,如美国文学、英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加拿大文学、欧洲文学、亚洲文学等,以及跨学科研究课程,如文化研究、性别研究、后殖民研究等。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课程,以拓宽学术视野。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3)研究方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此外,学校还设立导师指导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确保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得到有效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论证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三、学位论文与学术研究
三、学位论文与学术研究
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展示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1)学位论文的研究选题要求具有原创性和学术价值。近年来,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英国19世纪小说研究、美国现代诗歌分析、加拿大原住民文学等。据统计,近五年来,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超过200篇,其中SCI、SSCI、AHCI等国际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上升。以2022年为例,共有30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收录,占当年发表论文总数的60%。
(2)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文献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学术论文。以2021年为例,共有50名学生提交了学位论文,其中45篇论文达到优秀标准。在论文答辩环节,学生需对论文进行详细阐述,接受答辩委员会的提问。据统计,近三年内,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率均达到98%以上。
(3)学术研究方面,本专业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例如,2022年,共有2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此外,本专业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共承担了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生参与度为100%。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活动,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术素养,也为我国英语语言文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实践环节与综合素质培养
四、实践环节与综合素质培养
实践环节与综合素质培养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设立了多个实践平台,包括语言实验室、翻译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在这些平台上,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语言教学、翻译项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