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供应商质量管理办法.docx

发布:2025-03-18约5.1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目的

本办法旨在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确保所采购的物资和服务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保障公司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降低质量风险,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的物资(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等)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三、职责分工

1.采购部门

-负责供应商的开发、评估、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工作。

-向供应商传达公司的质量要求,并跟踪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情况。

-及时反馈供应商的质量问题,协助质量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质量部门

-制定和完善供应商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和流程。

-参与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审核。

-负责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和试验,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和处理。

-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3.使用部门

-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使用需求及质量要求。

-反馈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协助质量部门进行质量追溯和原因分析。

4.技术部门

-提供物资和服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协助解决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参与质量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四、供应商开发与选择

1.供应商信息收集

-采购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潜在供应商信息,包括网络搜索、行业推荐、供应商自荐、参加展会等。

-对收集到的供应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内容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价格水平、服务水平等。

2.供应商初步筛选

-根据公司采购物资的特点和质量要求,采购部门从供应商信息库中筛选出初步符合条件的供应商。

-对初步筛选的供应商进行电话或邮件沟通,了解其基本情况、产品范围、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措施等,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具备合作潜力。

3.供应商实地考察

-对于重要物资或新开发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组织质量部门、技术部门、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设备设施、人员资质、原材料采购渠道等,评估其实际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是否满足公司要求。

-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人员应填写《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对供应商的考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价,提出是否选择该供应商的建议。

4.供应商评估与选择

-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对实地考察合格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方面。

-质量部门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样品或相关资料,按照公司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和试验,评估其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确定采购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等条款,并签订采购合同。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采购部门选择最优供应商,并将供应商选择结果报公司领导审批。经审批同意后,将选定的供应商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五、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审核计划制定

-质量部门每年制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供应商名单、审核时间、审核内容等。

-审核计划应根据供应商的重要性、质量表现、合作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对所有合格供应商进行定期审核。

2.审核实施

-质量部门按照审核计划组织审核小组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小组应由质量、采购、技术等相关人员组成。

-审核内容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是否齐全、有效;质量控制流程是否合理、执行是否严格;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等质量检验环节是否规范;不合格品控制是否有效等。

-审核小组通过文件审查、现场观察、人员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填写《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3.审核结果评价与反馈

-审核结束后,审核小组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编写《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指出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建议。

-质量部门将审核报告及时反馈给供应商,要求供应商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采购部门跟踪供应商的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对于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暂停与其合作,并重新评估其是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